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沈方正:3個問題,消除人生的問號

這都是正常的,不要害怕。只是,如果你覺得困擾,希望找出答案,那麼我想問你幾個問題,你可以從這裡思考看看。
第1個問題:你的理想值多少錢?
選擇工作時,你經常得面臨這個判斷:薪水合不合理?旁邊有很多人會給你意見:什麼樣的工作錢比較多,什麼樣的工作會發股票,找一份高薪的工作,看來好像很重要。不過,當你把心思始終放在「錢」上面打轉,往往就不見得能忠於自己真正的興趣和專長。
老實說,剛出社會是很難靠薪水發財的,只顧著考慮金錢,很容易做到自己不快樂、不喜歡的工作。一個月領26,000還是36,000元,現在看來差別很大,但如果前者是你喜歡的工作,後者不是,你在兩者間選了後者,不就等於告訴自己:你的理想或興趣,一年只值12萬?
我並不是說有理想、有趣的工作,錢一定比較少。如果你能找到有興趣、錢又多的工作,趕快去,這是好事。可是當兩樣必須擇其一時,不要把薪水放在前面,要更重視什麼是你真正擅長做的事,以後路才走得長久。
有句話說:「人兩腳,錢四腳。」找到喜歡做的事,雖然一開始你兩隻腳,錢四隻腳,追它很累;但是久了做出成績,有一天,它一定會來追你,那時候你自然而然就會輕鬆了。
第2個問題:你該學習成功的人嗎?
社會上有很多成功典範,「因為喜歡他的故事,所以想跟他一樣」,這種念頭很容易在心中出現。
以我自己為例,大家喜歡看我寫的專欄,從中了解我的工作內容,連帶地嚮往我走過的路,於是得到一個結論:「不如我也跟沈方正一樣,選擇進旅館業好了。」
然而,這樣想,真的對嗎?
你看到的部份,很可能只是事實的表象。拿我來說,我的工作時間很長,腦力、體力都耗費很大,還要有很高的EQ。在沒有升上部門主管以前,收入都不是很高。如果只是受我的故事吸引進來,但工作本身並不適合你,最後你不但會發現沒辦法繼續,說不定還會覺得被我「騙」了。
這個問題其實和第一個問題彼此呼應:在你做決定時,薪水或別人身上的成功,都比自己心裡的聲音更重要嗎?你想學某個人,到底是學他的什麼?這是我看到很多人沒有仔細去分辨的。
第3個問題:你怎麼規劃你的人生?
我的人生是不大有規劃的。我並不是一畢業就很清楚要做這一行,只是剛好應徵上,而我身上又剛好有些適合在這行發展的因素,一路走來,不斷有人給我幫助,所以我可以做得這麼久,到現在還做得很熱血、很用力。
在難以規劃的人生中,到底可以規劃什麼?其實冥冥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像剛過世的單國璽樞機主教,罹患癌症後還是持續出去布道、見證,這是因為他想通人生的道理,從此做出生病後的規劃。
關於做什麼工作、什麼時候應該換跑道,這些都算不上是人生規劃;怎麼幫助別人、發揮天賦,又對社會有益,這才是你真正要做的規劃。
現在世界變化太快,你說要事先計畫好未來的career,實在太困難了。唯一能做的,是賦與自己的人生某種意義,好好活出精采、不浪費的生命。
所以,找到目標、為它全力以赴,在愈混亂、愈變動的年代中,仍然有一顆相信自己的心,這才是人生可以規劃的。只要想清楚,做什麼都不可怕,碰到什麼問題,都不會覺得辛苦,因為你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
這3個問題,你不見得可以馬上回答,但從今天開始想,總會愈來愈清楚。等到有一天必須離開這個世界時,才不會覺得虛度,不會心中仍然帶著一堆問號,可以篤定地對自己說:「多多少少,我這一生做了些有意義的事。」
這才是不同的人生境界,也是此刻我最想對年輕人說的話。
同場加映:你最該管理好的,是自己
過來人都會這樣說:當主管是項永遠的修練。因為成功帶人帶心的前提,靠的絕非名目上的職銜與權力,最終仍要回歸到個人的信念與影響力。因此,一旦踏上管理之路,第一個要挑戰、要突破、要改變的對象,絕不是團隊或部屬,而是自己。
7月底,在Cheers Club邀請下,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與君品酒店總經理張羽就「自我突破」為題,展開一場精采對談,以下即為現場摘要,值得有心不斷追求進步的經理人參考。
Q:在人生中,你們自己覺得最有意義、影響最深遠的一項突破是什麼?
蔡惠卿(以下簡稱蔡):我覺得最困難的突破,是改變別人對你的刻板印象。
有一次,我回到南部參加小學同學會,大家招呼我的第一句話,都是「蔡惠卿,原來妳還活著啊?」原因是我小時候常生病,很少上學,同學們對我的印象永遠是躺在病床上,體弱多病的樣子。
幾個星期後,同學寄給我一張小學的全班合照,我一眼就認出自己,蹲在第一排,抬頭挺胸,笑得非常開心。沒想到,當我把照片秀給最親近的幾個人看時,他們都指著另一個彎腰駝背、臉上愁眉深鎖的小女孩,異口同聲:「這個一定是妳!」
當下我很震撼,原來別人眼中的我,竟然和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這件事發生後,我開始改變,想努力扭轉別人對我的印象,這個「突破」,花了我近20年的時間。
張羽(以下簡稱張):小時候,我的脾氣比較急躁,經常動不動就和人起爭執。家人們都知道我的缺點,但始終很有耐心,想盡辦法要改變我。
17歲那一年,我因為打架受傷,被送進醫院急診室,還在家裡休養了一個月,這段期間,我的家人一句責備的話都沒有。那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愛我的人在身邊,我怎麼還拼命做些傷害自己的事?從此,我徹底收斂脾氣,漸漸走向正規的道路,這是個性上的重大突破。
另一項突破是我決定到中國發展。2002年,我從台北遠東香格里拉酒店調任到杭州香格里拉酒店,帶領市場銷售部。一開始,我很高興有機會接觸中國大陸市場,之後卻發現文化隔閡非常嚴重,工作處處碰到困難。而且,本來員工編制應該有39人,當時卻只給我22人。
我很苦惱,打電話和總部商量,公司建議我先從「放低身段」開始。我開始主動釋出善意,和團隊明確溝通我的營運方向,慢慢提高雙方的信任感。往後的工作終於漸漸平順,業績也逐步提高。
Q:兩位目前都是高階主管,就你們的觀察,通常部屬難以突破的盲點在哪裡?你們會提供什麼協助?
蔡:我會先觀察一陣子,了解員工無法突破的原因是什麼?工作對他的意義為何?和他原先的初衷是否有落差?唯有掌握這些資訊,才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我們公司定期會舉辦教育訓練,請同仁分享自己「人生中最在乎的一件事」。一位經常出差的同仁就提到,每當他拖著行李準備離家,小兒子就會嚎啕大哭,讓他非常不忍,甚至到無法專心工作的地步。
聽說這件事後,我進行了一項祕密計劃:拿著那位同仁的照片,找手工業者花了兩個多月訂做一個和他模樣相同的玩偶。
當時那位同仁已提出離職,但在我將玩偶交給他,告訴他「這個可以暫時代替你,讓兒子抱著睡覺」的瞬間,他就哭了,這為他帶來心裡的安定感。
主管們可以引導部屬找到藏在心裡最深、最在乎的那個「點」,唯有找到真正渴求的目標,才有可能進行突破。
張:一般人無法突破的原因,通常來自封閉的態度,永遠在同樣的框架裡打轉,沒有勇氣跨出去。
我的建議是,應該盡量擴大自己的「舒適圈」。除了固定聊心事的幾個死黨外,你應該定期找不同領域的朋友,或是之前提到的人生導師,和他們談談,對心境和工作上的進展都會有幫助。
另外,我非常推薦大家鼓起勇氣,主動找老闆聊聊天。如果沒有機會接觸最高職級的老闆,找直屬主管也是很好的做法,因為他們最了解你工作的優缺點。如果你願意主動談談自己的狀況、遭遇的困難,並提出具體建議,主管們一定會非常驚喜!
在雲品和君品,我一年頂多遇到2個這樣的員工,但我非常期待能有更多。跨出溝通的第一步,就是突破的開始!
未來,你們最想做哪些新的突破?
蔡:人生有很多面向,不管是親情、友情、愛情、事業或是自我,都必須好好經營。但我發現,老闆對我的制約實在太嚴重了!
我最近才意識到,即使人在渡假,只要手機顯示老闆的來電,我都會馬上立正站好,專心接電話,因為太在乎老闆的評價,這個情形他應該還不知道(笑)。
上面提到的5種面向,只有「自我」完全無法倚賴他人,得自己想辦法解決。認真經營自我,是我最近正在努力的突破。
張:我從日月潭雲品酒店調任到台北君品,目前最想達成的突破,就是把中南部飯店獨有的「熱情」引進來。
也許需要一段時間讓員工們習慣,但我相信,透過不斷訓練、不斷Team Building,一定可以打破大家覺得「台北飯店比較冷漠」的刻板印象,讓君品發光發熱。
用一句話做為這次對談的總結,你們想說什麼?
蔡: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同時常保赤子之心。
生命可長可短,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天會離開,唯一不讓自己後悔的方式,就是認真去做你覺得「有意義」的事。一顆赤子之心,會帶給你更多創意,讓你有更加豐沛的情感與他人互動。


     
張:正向思考,並和正面樂觀的能量聚集。
人生總是有起有落,如何讓自己盡量維持在平穩的狀態,並不斷創造新的高潮?答案就是「正向思考」。常去充滿正面力量的場所,多和積極進取的人交流。學會正向思考,無論碰到再大的困難,你都有能力扭轉,重新創造另一個突破!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練好EQ第一步:找到你的「黃金時間」

頻繁往返美國總部、亞洲各國間考察,參加各類會議及日常事務的管理和決策,塞滿了我每天的工作行程。
一忙起來,就會有情緒、壓力。然而,我覺得壓力或情緒不一定不好,重點在於如何管理它。
眼看長遠,心繫細節
我很喜歡打高爾夫球,從擊球之道中悟出自己的EQ之法。打高爾夫球不僅是完美的揮桿,最重要的是運用戰術,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調整心態,不能因開出一個壞球而喪失信心,更不能因急於成功而不顧周圍環境。
做事情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定要以長遠的目光去看事情,不僅要看明天,還要看後天,不是看短期,而是看長遠
很多人一洞打得不好就會生氣,容易影響下一洞,但如果這一洞打不好,我會馬上跳開,繼續下一洞,不讓上一洞影響下一洞的表現。連續失誤容易造成情緒問題,接著就影響揮杆,繼而陷入惡性循環。
相反地,如果連續兩個錯誤出現的機率越來越少,那麼球也會越打越好。我會去檢討減少失誤的方法,例如,每一次揮桿前,我會先在球場上仔細觀察草皮生長的方向、一步一步丈量球與球洞的距離,以確定自己擊球的力度。
其實,工作、生活也和打球一樣,目光放長遠,細節之處用心,就會比別人領先一步
留點慢下來的「黃金時間」
情緒肯定會有的,重要的是如何去控制它。好比說,前陣子我到美國開會,在討論過程中,為了讓美國同事理解亞洲市場,總有些情緒上的爭論,但我還是忍了下來,以緩慢的語調慢慢說服他們。
我清楚重點是讓對方明白我想要表達的內容,而不是爭輸贏。我算是比較急性的人,但近幾年來,從我的職場導師身上學到「鎮定」的威力。
不管什麼情況,他講話的頻率總是不改,不疾不徐,卻可以從他的話中清楚了解事情的嚴重性。他不必透過情緒的高低起伏,一樣可以做到不慍而威。
至於練好EQ的要領,是記得問自己:每天是否有屬於自己的黃金時間?如果每天讓自己忙得像陀螺,就沒有思考的空間。每天早上5點到7點是我的黃金時間,這時候沒有人打擾我,我可以躺在床上,靜靜思索公司未來5年的發展方向。
如果你沒有做這件事,沒有讓自己的思緒慢下來,創新就不會出現。沒有創新,自己苦無出口,自然容易「火山爆發」。
人生需要好幾根柱子
最後,一個人需要被很多支柱支撐,包括家庭、朋友、健康、工作、興趣等。從點到面,當這些支柱撐著你,你就容易轉移壓力,分散情緒。
遇到挑戰時,可以找這些柱子來支撐你挺過難關,然後再回到工作上。
     
就好像我玩線上遊戲,有時會卡到,但我放掉,休息一下再回來,往往就過了。一直卡住,停在原地,只會不斷繞圈圈,這時候真正需要的,不是鑽牛角尖,是用其他柱子讓自己放輕鬆。
如果人生只有工作這根柱子,一旦它出了問題,整個人生就垮了。但其他的柱子,不管是家庭、朋友、身體,都要從年輕時開始經營,不要遇到事情,才發現他們的重要性。等出了問題才找他,那時候,他們肯定不理你。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你的人脈有哪種? 三管齊下,讓大家都挺你

歐洲商業管理學院(INSEAD)組織行為學教授荷米妮亞.艾芭拉(Herminia Ibarra)曾花了兩年時間,追蹤研究30位新手經理人,觀察他們建立人脈的模式,結果發現了3種不同但相互依存的人脈類型。
這3種人脈類型各有特點,交互運用,三管齊下,可以讓新手主管建立起更綿密、更有益的人際網絡。
第1種:工作型人脈
這是指經理人為了工作需要,必須與相關人士保持良好的工作關係,對象包含同部門的人,有權支持或阻礙工作的其他部門人士,或是供應商、經銷商等重要外部人士。
建立這種人脈不見得簡單,但比較明確。你可以根據手邊的工作來決定該跟誰打交道。大多數的經理人講到人脈,腦海裡想的幾乎都是這類型。建立工作型人脈,可以讓工作場合更加和諧與互信,能夠幫助經理人完成工作目標。
不過,除此之外,工作型人脈沒有其他更多的價值,經理人只能向內看,無法著眼於未來,對外建立關係。
第2種:個人型人脈
這是指在個人專業領域之外所建立起來的人脈,例如透過社團、校友會、專業協會等組織認識的朋友。
一般來說,當經理人發現經營內部關係已不足以協助解決工作或管理上的難題時,自然會想要向外發展。
在公司外部認識的人,可能跟你的工作沒有直接關係,但能夠幫助你開闊視野,獲得專業以外的知識,還可以介紹你認識更多重要的人。
例如,一位受到競爭對手提起智財權訴訟威脅的研發主管,在參加某個商業聚會時,跟人聊起這件事,對方介紹他認識一位戰果輝煌的智財權律師,問題因此迎刃而解。從此,這位律師也成了他的最佳顧問。
根據「六度分隔」(sixdegreesofseparation)理論的概念,平均只要6個中間人,就可以將2個毫不認識的人連結起來。這就是經理人開發個人型人脈的價值所在:透過最少的中間人介紹,接觸到離我們很遠,但擁有我們所需資訊的人。
第3種:策略型人脈
策略型人脈,是指可以協助經理人達成個人與組織目標的人脈。
很多時候,經理人不只要達成部門目標,更要兼顧組織整體業務的目標。有時候,還要向全公司推銷自己的構想,爭取資源。
因此,經理人必須善用結盟和人脈網絡,吸收盟友、遊說上司,以達成業務目標。
艾芭拉點明,策略型人脈運作順暢的關鍵在於:運用人脈網絡中某一部份的資訊和資源,在其他地方創造成果。例如,說服網絡裡的某個人(可能位於組織內或組織外),請他促成另一個人採取你想要的行動。
策略型人脈著眼於未來,短期內看不出成效,但若經營得好,影響力卻是最大的。
基本上,這3種人脈都是成功的經理人不可或缺的網絡資產。艾芭拉建議新手主管,將這3種人脈交互運用,例如將其他部門同事變成最挺你的人;將社團認識的人變成你的顧問等。相輔相成,一定能發揮最大綜效。
新手主管的3種人脈網絡
工作型
● 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 人脈對象/導向:多半在組織內/以當前需要為導向
● 自主性:不太能自主選擇對象/對象明確
● 建立人脈的重點:強調深度,建立密切的工作關係
個人型
● 目的:增進個人與專業的發展
● 人脈對象/導向:多半在組織外/以當前利益和未來潛在利益為導向
● 自主性:多半能自主選擇對象/對象不明確
● 建立人脈的重點:強調廣度,向外建立人脈,再透過這些人脈結識其他人
策略型
● 目的:辨明未來的優先要務與挑戰,尋求利害關係人的支持
● 人脈對象/導向:組織內外都有/以未來為導向
● 自主性:可以自主選擇對象/對象不明確
● 建立人脈的重點:強調槓桿運用,同時建立內外的關係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帶團隊灌頂高EQ

以下這個情境,你是否熟悉?
眼看時間愈來愈緊迫,會議中的瓶頸卻絲毫沒有鬆動跡象。有人剛「放炮」過,餘怒未息;有人一語不發,臉色鐵青。老闆想試著下結論,卻欲言又止,因為,每個人臉上都擺明寫著:你講你的,我不買單。
情緒管理,其實不只是個人的課題,也是企業的課題。因為情緒就像病毒般具有感染力,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研究顯示,飛揚的心情可以促進合作,有利於整體績效;而負面情緒會影響工作效率,而且很容易迅速蔓延。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研究也指出,團隊的工作效能取決於3個條件:成員之間的信任、團隊認同感以及團隊效能感。唯有建立起大家對處理情緒議題的共識,並化為態度和行為的習慣,彼此才能培養信任、認同,最後贏得團隊成員的全心投入。
只是,團隊中幾個成員的EQ高,可不代表團隊的整體EQ就一定高!光憑少數人當潤滑劑是不夠的,必須營造良好的氣氛,以機制創造正面循環,才能從「少數人高分」轉變成「平均分數高」。
領導者的課題:發掘團隊情緒真相
想提升團隊的EQ,主管除了要先檢視自我EQ的「個人能力」外,更得對外發展對他人情緒的覺察與管理。第一步,就是仔細檢視「團隊的情緒真相」,拉高感測團隊情緒的敏感度。
了解團隊內發生什麼事,不只要觀察成員的所言所行,還要了解他們的感受。例如嘗試換位思考,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而是先站在部屬的立場來看事情。若發現部屬工作異於尋常,不妨先思索:「這個人怎麼了?為何成績如此糟?他在擔心什麼?還是在生氣什麼?怎樣能讓他感覺安全、快樂?」
另一個發掘團隊情緒真相的方式,就是觀察某些相關指標。在歐洲兩家大藥廠計畫合併時,一位經理便透過觀察停車場中的車輛,測量部門的集體情緒。
合併消息剛公布時,停車場總是停得滿滿,一直持續到很晚。這顯示大家對合併案信心滿滿,特別賣力工作;但後來合併案一波三折,經理發現停車場的車子愈來愈少,表示振奮在冷卻,焦慮不斷增加,已經是管理部門必須趕快採取行動,穩固人心的時候。
打造正向又積極的團隊
透過圖表2檢視掌握團隊情緒真相後,我們可透過哪些方法,打造一個高EQ、高效能團隊?
人才選用側重EQ
首先,是提高團隊成員的個人EQ,例如招聘員工時,應該將招聘者的合作、溝通、耐壓性等作為考核因素。
美國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招聘員工的主要指標,是應聘者是否具備合作感與團隊精神;中國搜狐公司在徵才時,更關心面試者的心理素質與親和力。
不忽視個別情緒或觀點
當某位同事不能與他人產生情感共鳴時,團隊必須體察他的情緒。
高EQ團隊不會忽視個別成員的觀點。假設4人團隊必須做出一項決定,其中3人同意,1人反對,多數人會直接選擇少數服從多數;但EQ更高的團隊會願意停下來,聆聽反對的聲音,即使全體成員看似已達成共識,也要確認:「是否還有我們沒聽到、或是未充分考慮到的觀點?」
接受建設性的衝突
管理團隊成員的情緒,最有益的方式之一,就是跟團隊確立當面衝突的行為規範。
高EQ團隊要能接受當面衝突,奇異公司(GE)前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就是善於激發建設性衝突的領導者。他積極營造團隊開放、坦誠的精神,鼓勵每個人表達反對意見,把事實擺在桌面上討論,要能辯論反駁,也要能尊重不同意見。
在英特爾(Intel)的文化中,企業則營造出一個可以「直來直往、甚至帶點火藥味的跨階層交談」,要求員工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執行長歐特里尼(Paul Otellini)經常親自出席研討會議,與員工直接對話,並且接受質問與挑戰。
展現彼此關懷與支持
簡言之,就是透過對團隊成員的支持與同情,展現彼此的正面關注和尊重。
加強關懷可自小處著眼。例如開會後,遲到的人怒氣沖沖抵達,因為會議的時間及地點對他極不方便;但當另一個成員告訴大家,他是如何克服萬難來開這個會,並向他致謝時,這位成員的怒氣便大為解消,態度立轉。再者,這也間接提醒了團隊準時的必要性和意願。
建立可隨時抒發情緒的出口
談到調控團隊情緒的方法,許多企業會刻意透過社交聯誼活動,或戶外冒險式的體能挑戰,建立成員彼此交流的非正式管道。不過,更有效的方式,應該是提供隨時可及的協助,讓成員能更有效的因應日常面臨的情緒挑戰。
IDEO是著名的工業設計公司,擁有許多具創造力的團隊。對創造性的追求,決定了它的團隊必須具有高EQ;而它調適團隊情感的方式,即是為員工提供宣洩壓力的出口。辦公室周圍放了幾百個能發射軟子彈的玩具,若員工感到受挫,可以拿起玩具進行射擊;在高興或憤怒時,也可以大聲叫喊;甚至專門設立了一個娛樂辦公區,員工需要休息時,可以去那兒辦公。
營造信任、真誠的環境
就制度面,確立各部門、工作職掌間的分工,可從根本避免相互指責、推諉責任等影響團隊氣氛的情況發生。
其次,真誠、平等的內部溝通,是創造和諧氛圍的基礎,主管應該讓每個同仁有充分表達創意和建議的權利。
最後,建議在部門創造良好的學習風氣,在工作告一段落時,進行廣泛交流,共同分享記憶,總結過程中的各種經驗與心得。
圖表1 團隊工作效能,從情緒智慧開始
團隊情緒智慧→信任、認同、效能→參與、協同、合作→更好的決定、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更高的生產力
圖表2  你的團隊EQ夠高嗎?
拉高你的天線,感受一下團隊目前情緒狀態如何?
一個高EQ團隊應該具備以下幾項特色:
.團隊成員彼此信任,可以公開談論自己的優勢及劣勢。
.為了加速決策,人格的衝突被視為是必須的。
.激烈討論是為了產生更多元的點子,以便產出最佳方案。
.資深的團隊領導者對他的權力及影響力有自覺,也透過適當的自我覺察去規範自己的情緒,並找到與團隊溝通的最理想方式。
.經理人的正直人格受到團隊高度信任,即使其他人有時不完全認同他的某些決策。
.負面回饋不可避免,但表達時能保留對方的自信與自尊。
.完成目標的過程,與目標同等重要。
.團隊成員可欣然承擔責任。
.對於不被接受的行為,大家共建一套清楚的規範,而且對於標準有共識。
若出現以下症狀,表示你該帶領大家改變了:
.團隊成員不願承認自己的缺點與錯誤,也很少求助。
.團隊成員不願承擔責任或做出承諾。
.成員常感覺受辱或困窘,而主管卻認為是他們自己太敏感、臉皮太薄。
.領導者不接受任何與組織或文化相關的責任歸因,有錯,一定是個人或團隊的錯,不可能是組織或文化的錯。
     
.負面回饋常自相矛盾、或以非建設性的方式被表達。
.一味追求「最完美」、而非「最有效率」的決策。
.大家都「很有效率的」避免衝突,並將責任歸諸他人。
.在外人面前,團隊表現得「一派和諧」,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