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隊組織裡,依據員工的心態和行動力,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四種角色-「過客」、「囚犯」、「抱怨者」和「選手」(見下圖)。
先來個別看看這幾個角色有何不同,大家也可以藉此自我評估一下自己目前正落於什麼樣的角色上。
首先是左上角的「過客」。「過客」的特色是「沾醬油」,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公務員心態」,這種人來之所以在這家公司上班,很可能一開始就沒有長期深耕的打算,他可能是騎驢找馬,逮到機會就想跳走。這樣的新人不會叫不動,也會認真學,但是他就是說一動做一動,沒要求的也不打算多做,而且隨時都有跳槽和轉職的準備。
一旦部門裡的「過客」一多,資深員工就會陷入「教好新人→新人落跑→再重頭教起」的惡性循環。最後不但疲於奔命,自己還要身兼數職,完成一直交託不出去的工作任務、長期下來,連老鳥都會心生倦怠、熱情消減,被馴化成另一個「過客」。
再來是「囚犯」。這種人每天上班像坐牢,沒有鬥志、沒有熱情,才來上班就想什麼時候可以下班,不只做事不積極,也完全沒有學習的興趣。
為什麼「囚犯」是最麻煩的類型呢?「囚犯」最大的特色就是被動和等待,基本上就是「上班等下班,月初等月底,過年等年終」,沒上兩年班就開始盤算還有幾年可以退休。
「囚犯」不只不想在工作上追求卓越表現,也沒有打算在領域內建立影響力。每天來上班就像坐牢,只是為了出勤領薪水,什麼事都不放在心上,就算待在工作崗位上也常常呈現「放空」狀,做事彷彿是身體自動導航似的。可是一到了下班時間,「囚犯」就像出閘的猛獸般,生龍活虎了起來。
第三種是「抱怨者」,這種人不是不做事,但他說的話、抱的怨加起來比他做的事還來得多,可是偏偏他又不想離開,也不肯去改變自己,於是情況就像在鬼打牆一樣,落入「做事→抱怨→還是做完→再抱怨」的悲劇循環中。
「抱怨者」很可能是一般部門裡密度最高的員工類型。他們雖然有能力做事,也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但就是看很多事不順眼。只要開口,抱怨、咒罵等負面言語就會出現。一個部門裡要是「抱怨者」太多,可能會形成一股反動勢力,倘若「積怨過深」卻未能及時處理,有朝一日爆發開來,對部門而言必然有所損傷。
這時候,懂得為自己未來著想的「抱怨者」,可能會往「過客」遷移,開始有騎驢找馬的心態。自我放棄的「抱怨者」則有可能會落入「囚犯」的困境,兩者同樣都會減損部門的戰鬥力。
最後一種是「選手」,也是最值得鼓勵的一種員工類型。這種人正如同運動場上的球員,把工作視為挑戰,熟悉職場裡的遊戲規則,懂得以爭取績效為主要目標,創造自我的成就與價值。
選手會有當責精神,你叫我幹嘛,我就幹嘛;你不叫我幹嘛,我就開始想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做。棒球場上的選手,總教練沒有叫我擴大防守範圍,可是我覺得需要擴大防守,與隊友互相照應,於是在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我也會主動去協助他人防守。
把新人都帶領成優秀的選手
通常在帶領新人時,只要遇到這樣的新人,一定能和好前輩激盪出亮眼火花。不管是合作無間還是相互良性競爭,都是公司的福氣。
那麼,當你是主管或是輔導員時,一旦你遇到像「過客」、「囚犯」,或「抱怨者」的時候,你該怎麼辦呢?怎麼做可以把這三種類型的員工慢慢矯正,幫助他們願意往「選手」的方向移動呢?
我認為遇到「過客」時,最主要的策略就是提升熱情、刺激學習意願。同時要讓他們看到工作的價值和未來的可能性。
透過教育訓練的激勵和同事情誼的感召,很有可能會讓「過客」因此轉變為積極主動的「選手」。一般來說,讓資深員工和資淺員工共同負責同一個專案任務,增加同仁間的合作情感,對於激勵「過客」也有較大的成效。
我覺得,新人是不是「過水員工」其實是看得出來的。要不要成全過客,完全要視當時當下的情況。如果你能找到有熱情的人來接手,那何必繼續兩廂折磨?倒不如做個順水人情,祝福他海闊天空。
但是,如果一時之間根本找不到替手的人選,而任務期限又有壓力,至少過客是會把自己工作做完的類型。更何況,為了他自己未來的口碑,他不會希望搞砸手上的工作,影響到未來真正想調任的職位。說不定,當你訓練他熟悉工作技巧,指派任務幫助他融入環境,最後他甚至會想好好留下來打拚,消除轉職的念頭了。
再來,面對「囚犯」時,唯一個做法就是設定明確目標去督促。就好像獄卒一樣,明確的規範工作內容和時間進度,必要時施以強制手法,要求他們確實達成。如果囚犯的心態始終不肯改變,甚至到最後對部門產生了不良影響,那麼身為主管的人就很有必要進行評估,在情況惡化之前提早做準備。
至於面對「抱怨者」時,我覺得首先要務應該是先去了解抱怨背後的因素。到底是工作真的太多?環境支持真的太少?還是資源太過有限?有些抱怨來自於人員間的衝突,有些抱怨來自於目標和實際狀況上的落差……如果不先針對抱怨的原因去分析,很難真正解決抱怨者的問題。
事實上,很多「抱怨者」之所以抱怨,主要的原因在於「沒有被看見」。管理者若能提供舞台,適時給予正面激勵,是可以讓「抱怨者」開始尋求表現,而沒空抱怨的。另外,抱怨的產生有時是因為當下的情緒找不到出口,主管如果能真誠傾聽、尋找問題癥結去試圖解決,也往往能夠增加「抱怨者」內心的安定感。至少「我是被關心的一份子」這樣的想法,可以有效減少不被看重或被忽略的焦慮感。
在「過客」、「囚犯」和「抱怨者」之中,又以「囚犯」最危險。因為他很可能會是拖累團隊的老鼠屎,一旦人力有所抒解,就必須要盡快做處置。面對不適任的員工,只有兩條路可選,一個盡力教,二是請他走路。如果第一條路已經嘗試過卻仍然成效不彰,就該果斷的進行第二條路,否則,團隊裡將始終留有隱憂。
也許,我們每個人每隔一段時間就該自我省思一番,看看我們落入了什麼樣的角色之中。理想中,不管我們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待在什麼樣的職位?都應該讓自己保持在選手的心態,而不是像過客般心不在焉、像囚犯般度日如年,或是像抱怨者只剩一張嘴。
然而,假使某一個環境始終讓你無法安定、安心、積極表現,那麼也許你該考慮離開那個死水般的環境,重新去追尋你的選手職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