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你憑什麼開那麼高的薪水?」6招好感答題,面試我勝出!

為了快速、準確地了解求職者,很多企業都努力發明「新題庫」。以下是一些針對EQ的常考題,剛聽到時,可能令你傻眼;但你當下的反應,正好凸顯出對情緒的掌控能力。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只是為免一時語塞或慌張失措,最好都事先思考過。
當初辭職時,你主管的反應是?
許多人聽到這問題會當場愣住,好不容易才擠出幾句:「基本上主管也同意……他不反對我多往外闖一闖……」然而,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容易被解讀為「不曾被慰留」,意味你在前公司的評價不高。
若你答覆:「我之前已提辭呈3次,每次都被老闆說服留下來,只是過了一年後,發現問題一直未獲改善,我只好……」;又或是:「曾與主管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只是最後仍未盡人意,才決定換跑道……」,都更能讓面試官感覺自己重視工作,是深受肯定的員工。
你說自己如何厲害,請舉例說明?
很多人資主管喜歡採用「行為式面談」,不會只問一句:「你覺得自己抗壓性如何?」就了事,若你隨意回一句:「我抗壓性超強。」對方就會要求「舉例說明」,以證明所言非虛。
最近有位台灣大學畢業生的履歷,令我印象深刻。他對自己抗壓性強的描述是:「當我在廣西當交換學生期間,剛好罹患HRN1病毒,在人生地不熟、醫療資源極度不足的情況下,我獨立克服危機……」,這就是個有力的舉證。
離職後,是誰接你的位子?
若你答得模糊:「這我不太清楚……」,容易讓人覺得你跟之前的公司「不歡而散」,因此漠不關心,或是人緣欠佳,與之前的同事沒有聯絡。
相反的,若你可明確回答,顯示你跟前公司仍維持相當聯繫;若當初你曾推薦別人接任,或被老闆委託尋找接替人選,那就更加分,表示你即使離職仍深受信賴。
與同事間是否有過不愉快的相處經驗?工作中讓你最生氣的是什麼?
以上這2問,都是想了解你的情緒耐受力及衝突處理模式。此時不要一味粉飾太平,若回答「從來沒有過」,難免被視為虛偽。最好強調「自這些失敗經驗中學到的課題」,以及「之後如何避免同樣的錯誤再發生」。
例如有個新鮮人說,他曾請教資深同仁如何處理某件事,對方建議他A方案,但非常有主見的他後來選擇了B方案,同事因此覺得被擺一道而不高興。這對他來說是個不愉快的經驗,但也從中有所警覺:一旦開口問人,最後卻沒有採納,最好先向對方說明。有了後來的自省,即使是失敗經驗也能轉為正面教材。
你下班後都做些什麼休閒活動?
若休閒時多從事動態、與人互動頻繁的活動,容易顯示人際關係良好,像日本企業最愛參加過校隊或團體運動的員工;反之,若回答都在家上網,可能被視為不擅人際互動。
以你的學經歷,竟可拿到(或開出)這麼高的薪水,真讓我意外!
遇到這類「挑釁式」問題,別急著抓狂。現在很多企業,尤其針對業務,常運用「壓力面談法」法,例如刻意挑剔你的學歷或狂砍薪水,藉此觀察你如何回應。
此時若貿然動怒,可能導致破局,但過於軟弱也會失分,顯示不夠有自信,欠缺立場。理想的態度是不卑不亢,不要覺得生氣或受傷,冷靜針對問題說明。
若面試官挑剔你學歷不足,不妨懇切表達,過去因為某些原因未能多讀書,但未來希望在職進修;若被質疑待遇要求太高,可主動提議在試用期先降低希望待遇,「但我會證明自己值得,試用期滿請重新評估調薪。」以退為進,爭取空間,也彰顯風度。
善用技巧展現良好EQ,其實比令人咋舌的學經歷更佔優勢,能讓你在求職第一關馬到成功。
同場加映》我不要當工作狂!巴黎Work Show
台灣2,300萬人,搶著進入熱門產業,力爭上游升等加薪,壓縮流程完成最多的事,速度是重要的指標。如果可以在30歲前買到車子與房子,犧牲青春做個工作狂又如何?
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台灣的工作時數是世界最多,經濟表現幾乎是敬陪末座的第四十名;法國的工作時數是世界最少,經濟表現卻是世界第八名。
這樣的結果讓人困惑,為什麼2,300萬個工作狂,卻比不上5,800萬個哲學家?
七千多萬人去法國消費幸福感
美酒、音樂、藝術,一種充滿美感的生活品味,一種閒淡的生命情調,不僅挑逗著法國人,也誘惑了全世界的人。
根據國際觀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統計,去年法國繼續蟬連全球觀光客最多的國家,有7,650萬名觀光客,湧進這個浪漫與悠閒的國家。
旅居歐洲多年的旅遊、美食作家韓良露,一針見血地說:「你去巴黎,吃頓飯、喝杯咖啡、甚至散個步,是在幹什麼?其實是在消費一種幸福感。」
當這麼多人在法國消費「幸福感」時,許多台灣人仍在努力工作。
陽光的巴黎星期天下午,灰暗的台北星期天晚上。
31歲的楊景舜,在夜幕低沉時分,一個人進到位在仁愛路上,空無一人的辦公室。
「因為很安靜,所以我會有很多工作上的靈感,明天上班時可以跟我們的team一起分享,」星期天晚上還要進辦公室的花旗銀行財務處副理楊景舜,對工作的投入令人驚訝。
相隔一萬兩千公里的兩個地方,6個小時的時差,卻將彼此生命情調,隔成光年的差異。
工作狂VS.哲學家
在去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全球國家競爭力報告中,充分證明台灣人對工作的狂熱,與法國人對生活的熱愛。
列入評比的49個國家中,台灣人每年工作2,282個小時,名列全球第一。法國人每年只工作1,587個小時,是全世界工時最少的國家。
一個像是在大都會中,在資本主義競爭觀念下,永遠害怕被超越取代的工作狂。一個則恍若在鄉間生活,閒散無事、不事生產的哲學家。
然而,弔詭的是,工作狂的競爭力,卻比不上哲學家。
在國家整體競爭力上,法國以二十二名,領先台灣的二十四名。在經濟表現上,法國更以第八名,遠遠領先第四十名的台灣。而且,在過去五年內,法國在該項指標上是年年進步,但台灣卻是年年退步。法國受僱員工的總體生產力,則排名第九,也遠超越台灣的第二十四名。
每個台灣人不僅要問:如果我們如此認真工作,為什麼競爭力比不上別人?如果我們如此努力生活,為什麼不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台灣人講速度,法國人講效用
這麼多的休閒時間,難免讓法國人給人一種慵懶、不重視效率的感覺。
不過,作家韓良露卻指出,法國雖然有時候看起來不是一個很有效率的國家,但並不表示他們不重視時間。相反的,他們重視時間的方式,跟台灣人正好相反。
台灣人很強調速度,法國人卻強調時間的累積。因為有光陰的沉澱,文化得以發酵,為生活帶來不同的味道,添加一種細膩的質感。
例如,法國最好的酒,一定要老。好的火腿,也一定是陳。上達數百種的乳酪,都要靠時間慢慢發酵。
「因為精緻需要時間沉澱與累積。快速的東西,無法累積,只能求量,不能講質。速度快,很多東西不能成熟,」韓良露觀察。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楊子葆也感嘆:「我們一直強調效率(efficiency),但法國人強調效用(effectiveness)。」
在研華科技法國分公司行政部門工作的史黛芳妮(Stephanie Auchabie),對於法國與台灣人工作方式的差異,有很深的感受。
她說,台灣人的工作動機很強,即使在法國下午的上班時間,已經是晚上的台灣總公司,總還是有人在做事。
可是,她也感覺台灣人雖然做事很快,很認真,但常常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有點且戰且走的味道,最後卻又必須重頭來過。
相反的,法國人卻一定在做事之前,要與上司或同事,討論清楚方向與目標,以及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才會開始動作。
「台灣人比較快,但是法國人會先想了才做,」效率與效用的差別,就在此處。
工作為了賺錢,為了安全感
楊景舜每天七點半就進辦公室,從研讀市場資訊、開盤交易、到收盤後再與倫敦的交易員聊聊市場狀況,已經是晚上7點。之後,他還留在辦公室,繼續處理一些白天沒有時間完成的行政工作,幾乎每天9點才離開公司。
「我曾想過這樣值得嗎?我覺得我的生活品質不是很好,可是我不是很清楚,我是不是有其他選擇,」楊景舜再有野心,還是不免有些懷疑。
他說,現階段的工作,「是為了賺錢,為了安全感,其他的現在還看不到那麼遠。」
所以,他現在一直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感,對生活沒有什麼熱情。「因為我沒體力,這是因為我的時間管理不好吧。」
「我現在是個小零件,我就做好零件的工作,等到我長得更大,我自然就會被升級。在那之前,我不會在意其他東西,」儘管他週遭的人,都覺得他為工作犧牲很多,楊景舜自己卻並不這麼認為。
「對我來說,那是一個投資成本,」學商的楊景舜,很清楚自己的「機會成本」是多少。
對照楊景舜積極尋求事業上的發展,法國的「五、六年級生」,卻有另一套想法。
蘿拉(Laura Friez),32歲的單身法國女孩。去年,她辭掉在一家市場情報蒐集公司的正職翻譯工作,過著自由翻譯家的生活。
她說,她離開那家公司,因為她不喜歡她的上司,雖然上司覺得她很有潛力,工作表現很好。
離開一份正職,自己接案子,不怕經濟不穩固嗎?
「我一開始也會害怕,要是客戶明天跑掉了怎麼辦,」坐在巴黎拉丁區美術學院附近的著名咖啡廳調色盤(La Palette),蘿拉手上的煙,飄散在微塵顆粒漂浮的窗光中,顯得有些迷濛。
「但是,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像這樣子的,總是會有風險,你不可能都是安全的,賺很多錢並不表示安全,」蘿拉說,「你必須做選擇,不做選擇才是最壞的選擇。」
蘿拉說,她不是沒有野心,但是她的野心,並不是要當到經理或總裁,而是希望被所愛的人肯定。
有夢想家特質的人,才有競爭力
著名的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指出,在網路時代的知識經濟中,過去的遊戲規則,將不會再適用。不論對企業或是對個人,知識經濟的來臨,代表的是一種「心」思維」,這也將是「新」的思維。
「對個人來說,一個有夢想家特質的人,能夠擺脫過去包袱,能夠創新的人,才是新經濟中,有競爭力的人,」大前研一如是說。
這樣的說法,讓人想起法國著名作家艾修伯里的《小王子》。
當小王子旅行到地球上時,他遇到了一個賣解渴藥丸的商人。商人說,吃一顆藥丸會讓你一周不必喝水,可以省下53分鐘時間。但小王子寧可拿這53分鐘,走向一泉清水。
若說那顆藥丸代表工業化資本主義經濟下的「量化方案」,那泉清水就彷彿是知識經濟中,追求的美感與體驗的「品質化方案」。
台灣人已經是全世界最努力的上班族,再怎麼加班,國民所得卻一直停留在1萬3千美元左右,經濟表現也沒有新的突破;比成本競爭,台灣也不會比中國大陸便宜。
或許,該是時候,讓我們想想,是否可以緩下步來,給自己一點時間作哲學家,用豐富的靈魂激發創意,用一口清泉滋潤一下我們乾枯已久的靈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