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溝通的管理者,不能完成任何事;只會行動的管理者,最後是一人包辦所有工作;只在乎掌控的管理者,可能下面只剩一些唯命是從的馬屁精。
有沒有覺得這些描述好像在講某人?或許是你的老闆,或許是直屬主管,或許,正是你自己。
曾被《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列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之一」的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在他的新書《經理人的一天》中,直接了當地點出管理者最常見的困境。
明茲伯格現為加拿大麥克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管理學教授,長期對經理人的角色、策略規劃等領域有深入的觀察與研究。當別人都在研究室裡鑽研,發展看似完美但卻偏離現實的管理理論時,他選擇走出教室,到第一線觀察經理人的真正行為,了解他們「到底都在做些什麼」。
明茲伯格在長達數年的時間中,觀察、訪問、解讀29位經理人的日誌與工作,然後實地與他們分別共度一天,最終寫成了《經理人的一天》。
實地觀察,讓明茲伯格明白了很多事,也破除了一些迷思。原來,深思熟慮、有條不紊的管理者幾乎不曾存在過。真正的景象是:步調緊湊,充滿干擾,「該死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一位執行長對明茲伯格抱怨:「永遠無法享受『事情終於做完了』的快樂感覺。」
還有,管理從來就不是單一面向的工作。真正的管理者是掌控、行動、交易、思考、領導、決策,以及其他種種角色的總和。「不是相加,是融合為一,」明茲伯格點出。
到底,面對忙亂的工作環境,管理者如何「與人共舞、與事共存」?
危機時,往前站!
管理者每天都會面對許多突發狀況,他們必須負責因應。明茲伯格指出,雖然組織裡每個人都有因應的機會,但有些紛擾及危機就是需要管理者運用他的正式權威處理。
例如,多年前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感冒藥泰諾(Tylenol)遭千面人下毒,導致7人死亡,執行長伯克(James Burke)在第一時間親上火線,公開向媒體與民眾發表聲明,贏得外界的諒解也穩定了軍心。管理者一定要記住:領導者在危機期間的影響力,比非危機時期還大。
「輕輕推動」左右決策
主管在領導時,必須懂得各種角色之間的尺度拿捏,很多時候,「輕輕推動」就可以讓事情往你希望的方向進行。
對此,前英特爾(Intel)執行長葛洛夫(Andy Grove)有切身體會。他指出,管理者在辦公室做的事,通常是為了對某些事產生一些影響,例如打電話給同事,暗示他如何做決定。在那種情況下,「你是在主張你偏好的某個行動方案,而不是直接下達指令或命令,或許可以稱它為『輕輕推動』,」葛洛夫說。
「輕輕推動」的效果比單純傳達資訊更好,因為你用這種方式把某人或事,輕輕推向你希望的發展方向。「我們每做出一個明確決策時,可能私下都做了十幾次的『輕輕推動』,」葛洛夫表示。
一起翻滾吧!
明茲伯格指出,管理者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員工。為了培養員工,有時你必須「採取行動」。
採取行動的目的不在於完成事情,而是以身作則,讓大家也跟著行動。特別是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無法靠口頭或文書輕易傳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透過顯而易見的行動,讓員工起而效尤。
保持管理的動態平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管理風格與角色,他們回應下屬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例如,當下屬向管理者求助時,可能的回應有很多種,像是:「你覺得怎麼做最合適?」(領導);「我不知道,不過你最好在週五前解決。」(掌控);「你可以去問莎莉對這件事的看法。」(溝通)
明茲伯格認為,個人風格對管理者制定與規畫決策確實有很大的影響,但是不需過度強調它的重要性,重點在於保持平衡。
他一再強調,管理必須面面俱到;但同時也同意,管理無可避免會偏向某些角色。不過,這兩點並不矛盾,因為管理就是要保持「動態平衡」。
「面面俱到的管理,可以根據不同時點的壓力,偏向任一角色。」明茲伯格提醒,即使熟悉全部的能力,也無法打造出一位能幹的管理者。因為管理工作的關鍵在於,「把管理的所有面向融入這種動態平衡中。」
離開會議,走到第一線
很多研究發現,管理者在專業技術和技巧上,常常與第一線工作人員產生鴻溝。為了彌補這道鴻溝,明茲伯格建議,管理者應該親臨現場。
「最好的方法就是管理者走出辦公室,離開會議,直接到組織運作的現場。不單是『順便走訪』,而是身心都親自到場。」明茲伯格強調,管理者和實務脫節、太常「放手不管」,最後就會變成「腦袋放空」,和員工愈行愈遠。
厚植人脈,散播影響力
管理者必須花很多時間建立外部人脈,並運用人脈贏得外界對所屬單位的支持。
管理者對外正式地代表他所管轄的單位,例如工廠領班招待訪客、公司執行長主持正式晚宴等,這些都是必要的工作。產業界有個笑話是:管理者的作用就是會客,好讓其他人可以專心完成工作。
你對外散播影響力,自然也會成為外界想要影響的對象,而許多外來的資訊與影響力,也就可以順勢傳遞給單位裡的其他人了。
利用豐富訊息優勢,全面溝通
管理者對特定事物的了解,可能不如負責這件事的員工,但他們對整個單位的了解比任何員工都多。他們是單位裡消息最靈通的成員。
消息靈通是管理者最大的優勢。和組織裡的人進行廣泛溝通,可以讓你光是純粹蒐集與傳播資訊,就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的一位助手便曾表示:「有時你向總統報告你挖到的精采消息時,會發現他早就知道了,甚至還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一、兩次以後,你肯定會對自己蒐集的資訊格外小心。」
強化企業文化和個人利益關聯
企業文化可以對員工產生集體影響,讓成員受到激勵,進而團結一致。
明茲伯格將管理者稱為「單位的文化活力中心」,他們可以對工作賦予意義和目的,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調整成和組織的需求一致,從而鼓勵大家發揮潛力。
與部屬攜手做「好夫妻」
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好丈夫或好妻子,只有好夫妻,管理者和他管轄的單位也是如此。
明茲伯格告訴所有管理者,不需要為單位的一切成敗擔負全責,成敗與歷史、文化、市場、天候都有關係。對管理者來說,「重要的是個人影響,不是單位或組織的績效本身。」
因此,管理者必須發揮個人影響力,善用每位部屬的優點,與部屬一起做合宜的搭配,讓個人(包括管理者本身)的缺點變得無關緊要,才能創造出有效的組織。
自然,就是好領導
最後,明茲伯格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管理是一種自然的行為,要成為成功的管理者,甚至是卓越的領導人,不必是個完人,只需要有健全的情感,頭腦清楚就行了。
至於如何做到「自然領導」呢?我們可以從停止打造英雄式領導的組織開始。因為,過度吹捧領導,等於是貶低其他人。
現在的組織,不需要英雄,真正有效的管理,說穿了,不過就是「互相參與」、「互相聯絡」、「互相支持」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