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經典商管名言100句:一句話的力量

從名言金句的脈絡中,學習前人在因應各種處境之時,所展現的態度與處事原則,能讓人們在生命低潮時得到激勵,在不知所措時得到決策的指引,在前景模糊時得到創新的想法,甚至在體悟一句話的真義後,成為奉行一生的圭臬。
一句話,可以改變一個人。
西元207年,三國時代的劉備寄居於劉表麾下,感嘆四十多歲的自己「脾肉復生」、一無所成,正處於人生的最低潮。然而劉備在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一席〈隆中對〉後,重新得到人生的指引:「跨有荊、益兩州,修理內政,結好孫權;待天下有變,則漢室可興。」終於成為三分天下的一方之霸。
一句話,可以改變一個企業。
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在接任奇異(GE)執行長之初,曾向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請益,該如何讓橫跨多種產業、規模龐大的奇異更上一層樓?杜拉克請威爾許思考:「如果你尚未踏進這個產業,今天還會進入相同的市場嗎?」終於讓威爾許決定,如果奇異的各子公司,無法做到成為該產業的第一或第二名,就要整頓、出售或關閉的策略,這個關鍵策略,讓奇異從「龐大」變成「偉大」企業,也使威爾許獲得「20世紀經理人」的美譽。
一句話,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國家。
1941年,英國面臨二次世界大戰最艱困的時刻。英國遠征軍戰敗,十萬部隊喪失一切裝備,疲憊、一無所有地從法國海岸的敦克爾克撤退,希特勒(Adolf Hitler)旗下的納粹空軍空襲倫敦,戰爭的恐懼深植英國人民心中。當時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發表了激勵人心的演說:「現在並不是結束,結束甚至還沒有開始,但現在,很可能是序幕的結束。」號召英國國民不惜一切犧牲、保衛國土,迎接最終勝利的到來。
一句話,有如此龐大的力量,能讓人們在生命低潮時得到激勵,在不知所措時得到決策的指引,在前景模糊時得到創新的想法。在體悟這一句話的真義之後,甚至成為奉行一生的圭臬。
「名言、金句」是前人留下的智慧結晶。然而面對各式名言,我們絕不是「生吞活剝」,光背誦它的字面意義,而是從名言金句的脈絡中,學習前人在因應各種處境之時,所展現的態度與處事原則。
雖然今日的我們,無法重複2000年前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征服
世界的功業,也不會像1000年前蘇東坡從京城高官被放逐到蠻荒之地,甚至也不會變成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一般的現代領導學大師;然而,我們仍然可以從亞歷山大征服世界的動力――對於願意嘗試的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蘇東坡在貶謫時留下的豁達――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華倫‧班尼斯歸納的準則――領導者做對的事,管理者把事做對等經典話語中有所體悟。就像吃下前人智慧的「濃縮膠囊」,從名言金句中融會貫通、產生成自己獨有的經驗與觀點。
本期《經理人月刊》為讀者整理出100句商管名言。從管理大師、中外著名企業家中,挑選出六大類金句,做為讀者面對逆境、自我管理、正確決策、領導用人、創新創意與經營企業時可供參照的建言。此外,也採訪跨領域的8位學者,從商業管理、科學家、中國歷史、西洋文學、中國古典、中外軍事將領的名言中,擷取與工作者相關、能對經營管理產生啟發的部分,為讀者一一解析,闡述。
正如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所說,「當我們本身累積的知識,與眼前面臨的處境,和名言金句三者交會的時候,所產生的意義會留在心裡、久久不散。」也像法藍瓷總裁陳立恆的領悟,「在困惑、迷惘時遇到的一句指引,有時會像一顆石頭輕巧地掉進混亂的腦海裡,『咚』的一聲,徹底敲醒你。」
這100句管理名言,有如100個具啟發性的小故事,希望能在對的時機與你相遇,
幫助你產生勇氣度過困境、從決策迷宮中找到出口、從普通的工作者蛻變成真正的領導者。
領導用人管理金句: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只在意部屬的缺點,這不僅是愚蠢,也是不負責任的。
讓員工發掘長處、發揮所長管理學之父杜拉克在《有效的經營者》一書中,指出管理者的兩大義務:善用部屬長處、讓部屬發揮出本身的長處。
他認為,一個有效的經營者雇用員工時,不會自問:「他最不擅長的是什麼?」而是問:「他能貢獻什麼?他做得最好的是什麼?」因為經營者對組織、部屬都有責任,透過管理的行為,讓部屬找到適合自己長處的工作,並且活用這些長處改善組織,如此一來,即使每位員工都有弱點,但仍然能透過各自的長處,來達成績效目標。(撰文 / 蔡芳紜)
經營建言管理金句:王永慶:追根究柢,實事求是,點點滴滴求其合理化。
攤開台塑石化、南亞塑膠等集團企業的年報,這句話自始至終一直寫在「經營
理念及願景」這一欄,這不但是經營之神王永慶終其一生對自我的要求,更是
他對組織經營最深切的期待。因此對於每一個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王永慶必定
會拆解到最細緻的環節,以求找出最根本的原因。
而凡事本著追根究底的精神,確保每一個細節無誤,最終反映在外的,就是合
理的成本費用或最適的管理制度。唯有不斷接近事物的本質,進而加強與改
善,才能促使個人與企業日漸臻至完善。(撰文 / 陳立唐)
決策指南管理金句: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關鍵不在排定行事曆的先後次序,而在排定優先順序。
成功學大師柯維在《與成功有約》一書中闡述了成功人士的7個習慣,其中之一
就是先做最重要的事(Put First Things First)。他指出,計畫與排定每周工作
事項時,應以「重要性」而非「緊急性」做為考量,評估工作任務能否實現自我
價值、實現目標、豐富自我角色和人際關係,不管在哪個行業,都是成功之鑰。
而在《與時間有約》一書中,柯維更進一步深入說明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主張工
作者應以自身的工作角色和符合工作理念的原則,來評估任務的優先性。他以時
鐘和圓規做比喻,解釋決策不應只是依照時間先後,而應以原則與價值為圓心。
對長期目標有助益的工作,應優先於看起來緊急、但實際上重要性不高的任務,
因為重要但不急迫的任務,經常為人所忽略。(撰文 / 張愛咪)
創新與創意管理金句: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面對永無止盡的科技變革,彷彿攀登沿山丘,而下的泥流,你必須永遠保持在其之上,只要停頓下來、稍喘一口氣,就會滅頂。
哈佛大學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副教授克里斯汀生,在研究硬碟
產業的科技變革時,發現許多硬碟龍頭廠商慘遭淘汰的原因,並不是跟不上產業
創新的腳步、也不是創新的難度太高,而是無法回應「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影響力。
許多大企業因具有固定的資源分配流程,以致於當「有別於以往」的創新剛出現
時,其商業利益無法契合企業現有營運模式,而遭到忽略。等到破壞性創新一旦
成功發展後,大企業反而措手不及,才開始試圖抵抗或跟隨,最終結局只能黯然
收場。
克里斯汀生認為,當可能的破壞性創新出現時,大企業可先成立一個獨立的組織
負責深入研究,其次盡可能從原有客戶群之外找尋新興市場,如此大企業便可掌
握破壞性創新的腳步,進而思考下一步的策略。(撰文 / 陳立唐)
面對逆境管理金句:松下幸之助:面對別人的嘲弄,只要默默地堅持到底,換來的就是別人的羨慕。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電器(Panasonic)創辦人松下幸之助說過一個故事:在江
戶時代,有位年輕的染匠對城裡最美麗的藝伎一往情深;但是,由於藝伎只接待
權貴,因此染匠的心意在大家看來不過是痴人說夢、屢遭恥笑。但染匠從不死
心,花上整整3年的時間存錢,只為見上藝伎一面。
後來,藝伎被染匠的堅持與純真感動,兩人終於共結連理,同心協力打造出江戶第一大染坊。
年輕時的松下正如故事中的染匠,曾因為出身貧寒,在電器工廠面試時,屢屢
被「你一身髒兮兮」「電器是很難的」等理由打發;但松下從不放棄,因而在
多年後成為電器業首屈一指的人物。對松下而言,無論在別人眼裡有多麼荒
唐,只要是對的事情,都有盡全力、不惜一切執行到底的必要;唯有相信自
己,才能證明自己。(撰文 / 郭子苓)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如果可以重新來過……給大學新鮮人的一封信

臺北聯合報

各位大學的新鮮人:
我的大學生活過得中規中矩,一直到此刻都還充滿悔意,實在不相信自己能在你們即將邁入大學之門的此刻,跟各位提出怎樣有用的建議。不過,也許能從另類觀點來談談: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會想在大學多做些什麼。
我資質中等,念私立大學。每天認真聽講,勤做筆記,淨挑教室前方正中央的位置坐,負責在老師上課時回應、點頭,而且篤信今日事今日畢,常拿勤學獎學金,是老師及父母眼中典型的好學生、好孩子。
如今想來,那樣的生活固然不算太錯,但缺少思考,從不懷疑;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盲目跟從主流價值,從來不去懷疑所謂的規範是否有理,從來沒有去考慮我的未來可能在哪裏。那樣過日子,只是不出錯,卻談不上豐富或提昇。換句話說,我的大學生活過得認真卻膚淺、糊塗,想起來真有些可惜。
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希望能多廣泛閱讀,多汲取課堂外的知識;如果經濟狀況不是那麼窘困,就不要為了爭取獎學金而斤斤計較分數;我要多多伸出觸角,不必顧慮全勤與否,有機會就跑出校園去聽聽名家專業的演講;我要跟同學多多互動,不故作孤高,要和他們建立長久並深厚的友誼,尤其不該錯過畢業旅行;我要大膽的嘗試新生活,跨出校園的圍籬,參加跨校活動,多和別人相互切磋,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大學是養成教育,豐富自身的知識或學習技能以利將來就業,是目的之一,培養人格氣質也是重點項目。我以為人格不是靠教條形塑,而是仰賴觀察與思考的內化。其中,建立個人的思想體系堪稱最為重要。報紙上的社會事件,得多想想;電視上的名人言語,你贊成嗎?如果不贊成,那麼你的意見是什麼?除了看書本,也不要忽略親近大自然這本無字天書,它會讓你心胸變得寬厚,眉目顯得清晰。
打工如果是生活之必須,就該努力以赴。除了生活費的考慮,也許更應該著意於工作經驗的吸取:貨怎麼擺?帳怎麼算?受老闆信任的員工是怎樣的服務態度?受同事喜愛的人有何人格特質?如此多方學習,也許能稍稍彌補課業上的失去,千萬請記住:失之東隅得收之桑榆。但我也得提醒:讀書固然不是大學的唯一,但為打工謀生而失去求學的初衷,也不符經濟效益,這樣的數學題目要常常記在心裏。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如何振奮低落的心情 準備「金玉良言集」,時時激勵自己

《模式化工作術:用25%的時間完成75%的工作》‧天下文化出版
雖然我在員工眼中,看起來精力似乎永遠比別人多一倍,但有時還是難免會情緒低落,偶爾也會對工作喪失信心,或是對未來感到悲觀。沮喪時,當然愈快振作起來愈好。
我的方法,就是準備「我的金玉良言集」。
無論在看報紙、電視或看書時,一旦發現不錯的字句,我就會當場記在iPhone裏。痛苦的時候,瀏覽儲存下來的數百句名言佳句,就可以激勵自己振作。
我的金玉良言集包括:
「幸福永遠由自己的心決定的。」(相田光男)
「努力決定運氣。」(宿澤廣朗)
「沒有人比開拓未來的人更了解未來。」(艾倫‧凱)
「任何工作,只要徹底投入,就可以以這個工作為中心無限擴大。絕對不可能沒有進步發展的餘地,也絕對沒有終點。」(松下幸之助)
「如果沒有人做出勇敢的決定,任何事業都不可能成功。」(彼得‧杜拉克)
「不要看窗戶,要看鏡子。」(信太明)
其次,我還有一樣可以激勵自己的祕密武器,那是一張照片。
我把這張照片放在家中的書桌上。照片裏的場景,是我剛來東京時的住所,位於江東區門前仲町的公寓房間。那幢公寓的屋齡已經有幾十年,空間狹小,沒有浴室,我總是在廚房洗頭。公寓的外壁破舊不堪,好幾根管線都暴露在外,任憑風吹雨淋。
每次看到這張照片我都會想,這就是我的起點。雖然曾歷經波折,但至少目前的生活還不錯,所以,我要繼續努力。只要一想到這裏,就不容自己再繼續沮喪。
然而,即使努力振作,即使必須處理的工作就在眼前,有時候還是會提不起精神。情況嚴重的時候,我覺得必須承認現在真的提不起勁,然後將事情「暫時延後到截止期限」。
有時候,人在時間緊迫時,比時間充裕時更能夠發揮潛力,這就是所謂「火災現場的猛勁」。與其不知變通地認為「一定要現在做」,最後白白浪費時間,不如乾脆暫時放下。
當然,將工作延後時,若不能謹慎設定完成時間,以趕上截止期限,後果將不堪設想。雖說暫時放下,但這並不代表可以放下工作去玩,而應該將時間利用於其他作業。我遇到這種情況時,通常會從iPhone裏找出「待辦事項清單」,開始處理清單上的工作。 (信太明/王蘊潔譯)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畫線、筆記、便利貼,把書變成個人資產

「看過就忘記了,讀書有什麼用!」「會念書也不一定比較會賺錢!」⋯⋯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甚至自己就說過這樣的話,但是《槓桿閱讀術》作者本田直之提醒,讀書就像投資股票、不動產一樣,是有機會獲得報酬的,只要你能夠把從書中獲得的知識,活用在商場上。他估算,讀書的槓桿效果高達100倍,一本1500日圓的書,將可以產生15萬日圓的利益。
《新‧知識生產術》作者勝間和代也把讀書視為投資,她認為,在資訊洪流中,對我們有幫助的頂多只有1%,但若能匯集起來,就能成為自己的內在資產,所以「淘金技術的熟練與否,應該會對淘金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差異。」
與作者對話,積極發問與思考
要嫻熟淘金的技術,也就是如何將資訊去蕪存菁,找出真正有用的1%,勝間和代建議的做法之一,就是將閱讀視為與作者的對話:在閱讀時,想像作者的背景和訴求,用積極的態度了解作者的想法並發問。
《讀書力》作者齋藤孝則描述,每次讀書時,他都覺得好像作者正面對他,透過書本向他說明自己的心血結晶。
不過,正因為是與作者「對話」,而不是在聽作者「演講」,所以閱讀者並不需要照單全收,也可以抱著唱反調的想法,一邊讀一邊標出贊成和反對的部分;或是設身處地想,如果是我自己的話,我會怎麼做,並且迅速記下想出的點子;又或者是寫下與作者對話後的心得,才能讓書發揮對自己最大的幫助。
畫線、折角、註記,把書用到殘破不堪
一本保持乾淨的書的價值,就和它買回來的時候一樣;但是,一本經過畫線、折角、註記的書,就會變成專屬於讀者、獨一無二的書。讀別人畫過線的書很吃力,但自己留下痕跡的書讀起來卻格外親切,可能就是基於這個緣故。
本田直之主張,應該盡量把書用到殘破不堪。而且正因為每個人畫線註記的地方都不同,所以書對每個人的幫助也各異,才能成為個人的資產。
1.畫線、註記:閱讀時,可以一邊畫下「贊成和反對記號」,在贊成處用自己的話解釋一次,反對處則寫下自己的論點;也可以畫下「了解和不懂記號」,在了解的地方反覆閱讀,不懂的地方再去查其他資料。
多數時候,一本書我們只會看一次,第二次看的時候,是為了找尋自己曾經畫下重點之處,若之前沒畫下重點,過了一陣子就會像沒讀過一樣。
2.折角、便利貼:兩者功能差不多,主要是標記重要段落,所以遇到整頁都很有啟發、很有趣時,就可以在書頁上折角或貼便利貼。通常,一本書的折角或便利貼愈多,就表示這本書對你愈有啟發,書也會因此變厚,一眼就可以認出哪本書對自己最有用。
不過,為了不讓畫線、註記等工作擾亂了閱讀節奏,《閱讀力》作者奧野宣之提出「兩張書籤法」,建議將「閱讀」和「畫線」的工作分開來。閱讀時覺得不錯的段落,只要先折角,等讀到一個段落要休息時,夾入A書籤,標示閱讀進度。然後,趁休息的空檔,回到之前折角的地方畫線或做筆記,等到想要中斷畫線作業時,再夾入B書籤。
如此一來,想閱讀時再從A書籤開始;而等到B書籤走到結尾,就是一本書讀完、也記錄完的時候。
做筆記、寫心得,磨練原創的思考力
本田直之指出,「光是閱讀,充其量只是被動的行為,後續的筆記才是關鍵。」
《自由書寫術》作者馬克‧李維(Mark Levy)也認為,閱讀是為了得到可行的概念,而要達成這個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採取主動的書寫:試著將作者的觀念連結到自己的生活,就算不認同作者,也可以透過反駁,找到自己的論點。
所以,閱讀時,盡量利用書中的空白處,記下自己的看法:可以是你想要問作者的問題、你讀完特定段落後的心得;也可能是你摘錄的段落大意,甚至是你想要背誦的句子。
心得和想法的特色就是,它們不會一直留在腦海裡,不記下來就稍縱即逝。雖然如此,但最好還是等到書讀完過幾天再開始整理,讓剛讀完一本好書的興奮感稍事冷靜,才能更客觀地給予評價、去蕪存菁。
1.筆記的形式:一般而言,事情做起來愈輕鬆,才愈容易持續下去。所以,在做讀書筆記時,最好簡單到只要填上日期、書名和作者,就可以開始。
你可以把想寫的東西輸入電腦檔案,或是抄寫謄錄書的內容,就算是一句話也無妨。但最好還是著重在讓你有「恍然大悟」的部分,因為若是你贊同或了解的部分,其實不是新的見地;反之,能夠顛覆自己想法的文章,才更有摘錄的價值。
針對筆記的內容,奧野宣之自創「串燒式讀書筆記法」, 就像串燒以「蔥加肉」的排列方式,分別用記號區別「摘錄和心得」,兩者交互書寫,藉由引用書中的內容,加上自己的感想,將書中的資訊變成自己的知識。
另外,筆記也可以區分成「理解筆記」和「記憶筆記」:前者是針對某個知識體系做系統性的整理,是想要活用某方面知識的閱讀核心;後者則是想要背誦的筆記,碰到參考資料和名言錦句時,也可獨立出來,參考資料是平常業務上可能會用到的數據,佳言則要完整寫出出處和文句。
2.筆記的習慣:一旦養成了寫筆記的習慣,就會以寫筆記為前提來閱讀,在讀書的時候,思考什麼地方要記入筆記。這麼做也可以訓練自己找到重點,邊讀邊做記號、反覆閱讀直到理解內容為止。
從最基本的層次來說,光是思考要摘錄書的哪個部分,自己又有什麼新的解讀,就已經是書籍的活用。串燒式筆記法的好處是,已經區分出作者見解和讀者的感想,之後看筆記時就不會搞混。而區分他人和自己的想法,才能磨練原創的思考。
將筆記化為行動指南,連接書與現實
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楊(James Webb Young)曾說:「點子不過是既有元素的重新組合。」將過去留下的讀書筆記分門別類,需要的時候將相同主題的筆記拿出來瀏覽,將對激發創意有正面助益。
要達到這個成效,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上:就是將讀書筆記累積起來形成資料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筆記全部輸入電腦,上傳到部落格,利用部落格內建的搜尋引擎,就可以輕鬆找到之前的筆記內容。
而為了不讓書只是讀完就算了,而能確實從書中學到嶄新或有啟發性的概念和祕訣,建議可以進一步將閱讀筆記製作成「隨身攜帶的清單」,以便於反覆閱讀,將所學深入潛意識。這種做法就好像是在「書籍」與「現實」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藉由反覆閱讀能夠實踐的內容或感想,將之融會貫通。你甚至製作一張行動的檢核表,再定期檢查新的行動或做法,是否已經養成習慣。

更多精彩文章請見本期經理人月刊「高效率閱讀術」,全國超商書店熱銷中!
前100名訂閱就送政大EMBA、菁英學院名師四堂課!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向上管理的7個建言:別揮霍老闆的資源,每個請求都花在刀口上

想找老闆的時候,老闆偏偏不在;忙到不可開交時,老闆偏又加工作給你。平時有小要求,老闆都沒問題;等到真正需要老闆大力支持的案子,預算卻剛好花完……職場的莫非定律,似乎總讓我們拿不到老闆的資源與支援。其實,老闆的資源,是部屬應該、也可以有效管理的。
老闆和我們一樣,時間、精力、可在組織裡運用的影響力都有限。部屬提出的每一項要求,都要占用老闆的資源,聰明的部屬不會用瑣事耗盡老闆的時間與精力,而會運用80/20法則,讓自己對老闆的每個要求,都能花在刀口上,產生最大效益。
領導力大師約翰‧科特(John P. Kotter)在與約翰‧葛巴若(John Gabarro)合著的文章〈Managing Your Boss〉(刊登於《哈佛商業評論》)中舉例:一位副總向執行長抱怨,別部門有個愛管閒事的祕書,要求老闆把他開除。雖然老闆運用自己的影響力滿足了副總的要求,但同時也惹怒了那個部門的副總,可想而知,等到下次當他想向執行長交涉更重要的問題時,因為「高價籌碼」已經押完,只能不了了之。
副總能因為這樣就抱怨老闆「不支持自己」嗎?很顯然,他只能怪罪自己忘了珍惜老闆的時間與資源,讓他費心思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成功的屬下會在腦子裡列出兩個時間表,一個是自己的,一個是主管的。」《成功屬下不報告》作者小松俊明寫道,主管手上有太多事要同時進行,有時還得幫屬下收拾爛攤子,所以老闆最喜歡的,是知道主管何時必須專心處理事務、何時才有空聽部屬報告,而且做事不需要看顧的「零保固」部屬。
對著才剛放下電話,正在寫備忘錄的主管說:「不好意思,請問你現在有時間嗎?」任誰都會發火吧!反之,了解主管通常在早上處理個人事務,於是在他審核完文件、剛好拿起咖啡遠眺窗外時,敲門說:「明天下午兩點的簡報我會和您一起去,但上次客戶很關心預估效益的計算方式,能麻煩主管與我確認一下嗎?」這樣的部屬肯定加分不少。
《部屬力一級棒》則說,只要想想你的時薪與老闆差多少,就會明白老闆的時間是昂貴的資源,而能夠意識到「上司的成本」,多為主管著想,才是具有部屬力。
部屬在運用「老闆資源」時,除了幫主管省時間等「節流」方式之外,也可以試著「開源」,對主管提供價值。例如面臨艱苦的難題,當人力、金錢、技術都逼近極限,大多數人覺得太勉強、想放棄時,如果有部屬願意挑戰,試著自己去調度資源、甚至創造新的工作方式來達成任務,主管就會發現「危急時能賭在這個人身上!」當你擁有這樣的評價,也就不用擔心老闆是否願意大力支援自己。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近六成新鮮人 懼進入職場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28/1/2u3ox.html

 更新日期:2011/06/28 16:55
暑假到來,代表又有一群社會新鮮人開始踏入職場。根據人力銀行調查,五成七的社會新鮮人害怕踏入職場,害怕的原因大多是為自己的出路擔憂,但延畢已經不是畢業後考慮出路的首選了,今年多數人還是選擇先找到工作,再騎驢找馬。(戎華儀報導)
過去延後畢業是不少新鮮人逃避進入職場的方式,不過一零四人力銀行兩周前針對兩千五百多位社會新鮮人所做的調查發現,只有百分之五點二三的人選擇延畢,最多有將近百分之五十四的人面對現實,仍然會找工作,先求有、再求好,顯示延畢已經不是畢業生的首選。(t)
一零四人力銀行行銷處協理陳力孓建議新鮮人,現在已經進入「個人經濟」的年代,社會新鮮人可以增加自己不同領域的知能,把自己當成一個品牌經營,發揮自己獨特的價值,才利於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

求職妝一下 打點門面 社會新鮮人享優惠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28/78/2u2pt.html

 更新日期:2011/06/28 04:11
自由時報記者劉榮/台北報導〕畢業季來臨,新鮮人如何打點門面,在職場上才能獲得青睞?台北市商業處與卅八家美容、美髮業者推出畢業生專案,下載商品券前往特約店家,就可以有美髮改造、美甲及臉部保養優惠三九九的特惠價,成功踏出面試第一步。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王孝慈表示,有兩成的企業主認為,社會新鮮人錄取後,最常犯的職場疏失就是「衣著隨便,不得體」,1111人力銀行新聞部督導李正文表示,看起來清潔、莊重、有精神是職場新人給人第一印象的關鍵。
李正文說,面試時,新人就應該要有新人的樣子,為了表達對工作的企圖心,所以男性以整齊的短髮,女性則建議將頭髮盤起來,以清爽的風格展現精神。
體恤新鮮人荷包不寬裕,北市府商業處特別與名留剪燙髮、小林髮廊、亂剪與斯貝秀髮型等共卅八家知名連鎖美容、美髮、美甲店家,一同推出三九九、六九九與八九九超值優惠組合方案,以客製化方式提供「剪髮+洗髮+護髮」組、基礎臉部保養及基礎手部保養等多組不同選擇,使消費者能依個人需求選擇所需的專屬服務。
優惠對象資格不限,但須預約,憑商品優惠券提供折扣,活動詳情請上「台北生活好沙龍」官網(www.2011beautysalon.com.tw)。

77%企業響應加薪 幅度3.9%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05/4/2ugw0.html

 更新日期:2011/07/05 03:00 洪凱音/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洪凱音/台北報導】
125萬軍公教人員7月起全面加薪3%,已帶動中、大型企業響應政府加薪政策。據104人力銀行調查,高達77%中、大型企業,表達已有加薪的動作或計畫,而已調薪企業的平均幅度為3.9%,這不僅是全球金融海嘯後,台灣調薪受惠人數最多的一次,且民營機構已調薪的幅度,普遍優於軍公教人員。
104人力銀行表示,調薪幅度最大的是電子資訊相關業,平均調幅達4.2%,法律、會計以及研發類人員次之,平均調幅皆為4.1%,而去年盈餘亮眼的建築營造、不動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業等,調幅也都有3.9%的水準。
根據先前主計處的調查,政府發表調新政策後,首波發動調薪的產業是金融保險業,今年4月的經常性薪資為5萬5548元,比3月的5萬3821元提高了3.2%;以公股銀行為例,調薪幅度幾乎都有3%左右的水準,而其他產業陸續調薪,則可望反應在主計處後續經常性薪資的統計中。
104人力銀行行銷處協理陳力孑發現,這波民營企業調薪有個現象,如電子、高科技業者挑選表現最優異、前5%的人選,給予差異化的加薪條件,可能加薪幅度一成以上,拉大與平均值的差距,企圖以此誘因避免同業挖角。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人力銀行調查 南部企業最愛雇用畢業生 成大奪冠

人力銀行調查 南部企業最愛雇用畢業生 成大奪冠

出租車司機給我上的MBA 課

我要從徐家匯趕去機場,於是匆匆結束了一個會議,在美羅大廈前搜索計程車。一輛
大眾發現了我,非常專業的、徑直的停在我的面前。這一停,於是有了後面的這個讓
我深感震撼的故事,象上了一堂生動的MBA 案例課。為了忠實于這名計程車司機的原
意,我憑記憶儘量重複他原來的話。

“去哪里……好的,機場。我在徐家匯就喜歡做美羅大廈的生意。這裏我只做兩個地方。
美羅大廈,均瑤大廈。你知道嗎?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羅大廈門口兜了兩圈,終於被
我看到你了!從寫字樓裏出來的,肯定去的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做計程車司機,也要用科學的方法。”他說。我一愣,頓時很有些興趣“什麼科學的
方法?”

“要懂得統計。我做過精確的計算。我說給你聽啊。我每天開17 個小時的車,每小時
成本34.5 元……”
“怎麼算出來的?”我追問。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 元,油費大概210 元左右。一天17 小時,平均每小時固定
成本22 元,交給公司,平均每小時12.5 元油費。這是不是就是34.5 元?”,我有些
驚訝。

我打了 10 年的車,第一次聽到有計程車司機這麼計算成本。以前的司機都和我說,每
公里成本0.3 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錢之類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時間算。你看,計價器有一個“檢查”功能。你可以
看到一天的詳細記錄。我做過資料分析,每次載客之間的空駛時間平均為7 分鐘。如
果上來一個起步價,10 元,大概要開10 分鐘。也就是每一個10 元的客人要花17 分
鐘的成本,就是9.8 元。不賺錢啊!如果說做浦東、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飯,做10
元的客人連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強!這位師傅聽上去真不象計程車司機,到像是一位成本核算師。“那你怎麼辦呢?”
我更感興趣了,繼續問。看來去機場的路上還能學到新東西。
“千萬不能被客戶拉了滿街跑。而是通過選擇停車的地點,時間,和客戶,主動地決定
你要去的地方。”我非常驚訝,這聽上去很有意思。“有人說做計程車司機是靠運氣吃
飯的職業。我以為不是。你要站在客戶的位置上,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這句話聽上
去很專業,有點象很多商業管理培訓老師說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
“給你舉個例子,醫院門口,一個拿著藥的,一個拿著臉盆的,你帶哪一個。”我想了
想,說不知道。

“你要帶那個拿臉盆的。一般人病小痛的到醫院看一看,拿點藥,不一定會去很遠的醫
院。拿著臉盆打車的,那是出院的。住院哪有不死人的?今天二樓的誰死了,明天三
樓又死了一個。從醫院出來的人通常會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
健康才最重要。那天這個說: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說他會打車到人民廣
場,再去做青浦線嗎?絕對不會!”
我不由得開始佩服。
“再給你舉個例子。那天人民廣場,三個人在前面招手。一個年輕女子,拿著小包,剛
買完東西。還有一對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個是個裏面穿絨襯衫的,外面
羽絨服的男子,拿著筆記本包。我看一個人只要3 秒鐘。我毫不猶豫地停在這個男子
面前。這個男的上車後說:延安高架、南北高架~~~還沒說後面就忍不住問,為什麼
你毫不猶豫地開到我面前?前面還有兩個人,他們要是想上車,我也不好意思和他們
搶。
我回答說,中午的時候,還有十幾分鐘就1 點了。那個女孩子是中午溜出來買東西的,
估計公司很近;那對男女是遊客,沒拿什麼東西,不會去很遠;你是出去辦事的,拿
著筆記本包,一看就是公務。而且這個時候出去,估計應該不會近。那個男的就說,
你說對了,去寶山。”

“那些在超市門口,地鐵口打車,穿著睡衣的人可能去很遠嗎?可能去機場嗎?機場也
不會讓她進啊。”
有道理!我越聽越有意思。

“很多司機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價又漲了啊,都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我說,你永
遠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你永遠不能提高。從自己身上找找看,問題出在哪里。”這話聽
起來好熟,好像是“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你自己”,或者Steven Corvey 的“影
響圈和關注圈”的翻版。“有一次,在南丹路一個人攔車,去田林。後來又有一次,一個
人在南丹路攔車,還是去田林。我就問了,怎麼你們從南丹路出來的人,很多都是去
田林呢?人家說,在南丹路有一個公共汽車總站,我們都是坐公共汽車從浦東到這裏,
然後搭車去田林的。我恍然大悟。比如你看我們開過的這條路,沒有寫字樓,沒有酒
店,什麼都沒有,只有公共汽車站,站在這裏攔車的多半都是剛下公共汽車的,再選
擇一條最短路經打車。在這裏攔車的客戶通常不會高於15 元。”
“所以我說,態度決定一切!”我聽十幾個總裁講過這句話,第一次聽計程車司機這麼
說。“要用科學的方法,統計學來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鐵站口排隊,怎麼能賺到錢?每
個月就賺500 塊錢怎麼養活老婆孩子?這就是在謀殺啊!慢性謀殺你的全家。要用知
識武裝自己。學習知識可以把一個人變成聰明的人,一個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可以變成
很聰明的人。一個很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可以變成天才。”

“有一次一個人打車去火車站,問怎麼走。他說這麼這麼走。我說慢,上高架,再這麼
這麼走。他說,這就繞遠了。我說,沒關係,你經常走你有經驗,你那麼走50 塊,你
按我的走法,等里程表50 塊了,我就翻表。你只給50 快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
說的那麼走要50 分鐘,我帶你這麼走只要25 分鐘。最後,按我的路走,多走了4 公
里,快了25 分鐘,我只收了50 塊。乘客很高興,省了10 元錢左右。這4 公里對我
來說就是1 塊多錢的油錢。我相當於用1 元多錢買了25 分鐘。我剛才說了,我一小
時的成本34.5 塊,我多合算啊!”

“在大眾公司,一般一個司機3、4 千,拿回家。做的好的大概5 千左右。頂級的司機
大概每月能有7000。全大眾2 萬個司機,大概只有2-3 個司機,萬里挑一,每月能拿
到8000 以上。我就是這2-3 個人中間的一個。而且很穩定,基本不會大的波動。”
太強了!到此為止,我越來越佩服這個計程車司機。
“我常常說我是一個快樂的車夫。有人說,你是因為賺的錢多,所以當然快樂。我對他
們說,你們正好錯了。是因為我有快樂、積極的心態,所以賺的錢多。” 說的多好啊!
“要懂得體味工作帶給你的美。堵在人民廣場的時候,很多司機抱怨,又堵車了!真是
倒楣。千萬不要這樣,用心體會一下這個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經過,
非常現代的高樓大廈,雖然買不起,但是卻可以用欣賞的眼光去享受。開車去機場,
看著兩邊的綠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里程表,100 多了,就更美了!每
一樣工作都有她美麗的地方,我們要懂得從工作中體會這種美麗。”

我 10 年前是強生公司的總教練。8 年前在公司作過三個不同部門的部門經理。後來我
不幹了,一個月就3、5 千塊,沒意思。就主動來做司機。我願意做一個快樂的車夫。
哈哈哈哈。”

到了機場,我給他留了一張名片,說:“你有沒有興趣這個星期五,到我辦公室,給微
軟的員工講一講你怎麼開計程車的?你就當打著表,60 公里一小時,你講多久,我就
付你多少錢。給我電話。”

我迫不及待的在飛機上記錄下他這堂生動的MBA 課。

『貴人』不一定是好人

好不容易爭取到這個工讀的機會,她很珍惜。
剛開始的時候,她做得很賣力、很帶勁;沒想到,幾個月之後,竟愈來愈發現自己的熱情,已經大不如前。
甚至,還一度想:「乾脆辭職算了!」
若非為了負擔自己的生活費及註冊費,
她真的不願意這樣耗下去。

男友知道她的困擾,特別利用午休時間來「探班」,為她加油打氣。
兩個人約在辦公室樓下見面,男友驚奇地說:
「從外表看起來,我覺得你們公司還不錯嘛!沒有你講的那麼糟耶!
辦公室裝潢很高雅,同事也都人模人樣,態度很親切,可以感覺到她們素質都很高。」
「是啊!我沒說她們不好。」午餐的時候,她帶著遺憾的口氣說:
「這裡真的是什麼都好,就是主管不好。」
她娓娓道來,說出主管的十大罪狀。
包括:脾氣不好、對手下的人態度也不好;
交辦事情不說清楚,等到發現同仁做錯了,又把責任一股腦兒地推給別人;
對部屬很嚴格、但沒有人知道他的標準究竟在哪裡?......等洋洋灑灑。
體貼的男友,投以同情的眼光,安慰她說:「寶貝,你真可憐,要好好忍耐喔!
我相信你在這種人下面工作,如果能夠撐得過去,將來就再也不會碰到比他更壞的人囉!」
雖然明明就知道這只是一句安慰的話,但因為他真地講得很誠懇,於是她欣然接受,並且認真的放在心上好好咀嚼。

傍晚下班了,快要上課前,她打電話給男友:「謝謝你喔!這麼忙還利用中午時間來看我,真是超感動呢!而且,我想了一下午,覺得你講得話很有道理,事實真的就是這樣,我應該學會用另一個角度來看事情。」

經過思考,她發現男友所講的,並不只是一句純粹安慰的話而已,一件事情本來就有不同的角度,負面的另一面,就是正面啊!
上學的路上,她想著想著,在心裡發出微笑。
比她早幾年進入社會工作的男友,已經是個成熟的上班族了,經歷過的惡老闆,數目不可細數,他也曾感到有志難伸、也曾為此灰心喪氣,甚至為了一位很不講理的老闆,一氣之下主動辭職,放棄一份他很喜歡的工作。
但後來想想,他都覺得很可惜,大可不必如此。
「三人行,必有我師!」人沒有十全十美,主管也有好有壞,何必拿別人的缺點來折
磨自己。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理當如此吧!從好主管身上,可以學習經營管理的智慧、領導統御的方法,在壞主管身上可以體驗到管理不當的教訓、避凶趨吉的秘訣。
當她與我分享這些見解時,我感同身受。

也體認到年輕人在社會上工作,急於找到一位值得學習的導師,在平時可以作為自己學習的典範,在特別的時刻,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提攜拉拔。
美國知名 NBC 主播瑪莉亞‧史力佛在「你早該知道的十件事」文中敘述:
「上天在你的人生旅途上安排各種恩師。也許她們和你的相貌不同、聲音不同,也許她們都不是你期望的類型。

但重點是,她們的見聞比你淵博,這就是你應該向她們學習的理由。
如果你到現在還沒發現恩師,那也沒關係,只要張大眼睛,恩師一定會和你相逢,將會傳授你必須學習的經驗教訓。」

這個說法很有道理,還有特別值得強調的一點是:並不是每一個導師,都是慈眉善目
型的人。
我也曾和很兇的主管共事過,要求很多、標準很高,甚至到了不近情理的地步。
年輕的時候,比較不懂事,有時候心底會冒出很負面的念頭:「他為什麼特別愛找麻煩?」
但因為我的個性比較逆來順受,為了保住飯碗,也不敢太率性地輕舉妄動,過一段時
間的觀察及調整,我才體會到另一個道理:青面獠牙型的主管,也可能是生涯發展的
貴人。
一位在外商公司工作的資深女性經理告訴我:「貴人,不一定是好人。」
她的觀點,於我心有戚戚焉。就像軍隊中,有所謂的「魔鬼班長」一樣,有些領導人,平常不苟言笑,對紀律要求甚高。但是他很有心要把整個團對帶起來,所有的手段都是為了大家好,在嚴格訓練的過程中,看起來非常冷酷、不帶感情,難以親近。

他甚至會個別地針對不同的人,挑剔出各種缺點,直到通過所有的考驗為止。
接受磨練時,沒有人會說他是好人;但通過磨練之後,大家都會說他是貴人。
貴人,不一定是好人;壞人,也不全都可以變成貴人。
關鍵在於他到底是怎麼個「壞」法,而你又是怎麼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