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張忠謀:有目標、有紀律、有系統的終身學習

智慧不是上學讀書的產品,而是終身努力追求的成果~愛因斯坦。
他每天有足夠的閱讀時間,從外文期刊、外文雜誌、社論,隨時掌握時代的脈動與發展。
這樣的持續學習,從他年少開始,特別是十八歲赴美求學後,建立的好習慣。他說,自己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求學的經驗,學到兩樣重要的能力,就是懂得如何學習以及獨立思考。
二十多年前,張忠謀創辦台積電時,就清楚,要做一流企業就必然面對全球競爭,而這競爭到了今日,更是白熱化。
去年,他在交通大學新生入學演講時,不斷強調這一代大學生,畢業後會面臨的世界。「我可以保證,這個世界會跟你父親、二十幾年以前,讀大學之後所面臨的世界完全不同。」
他的演講內容大量被轉載。大學生想知道這位德儀副總裁、工研院院長、台積電創辦人究竟如何成功;而為人父母者也轉載他的演講內容,他們想告訴孩子,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當下的努力。
大學生要打破三個迷思
當競爭較以往快速、競爭也較以往全面時(跨國間人才、企業、國家間的競爭),張忠謀提醒大學生要打破三個迷思,才能清楚掌握未來的潮流。
迷思一,認為頂尖大學畢業就是鐵飯碗的保證。二十五年前,台大、交大畢業可能有很高的成功機率,但現在就不一定了,完全要靠以後的努力。
迷思二,以為「自己的競爭舞台只在台灣」。和我們競爭的對手是全世界的人。

迷思三,以為「不必創新也會成功」。過去,即使你模仿、重複以往的模式,如果效率高,還是能維持相當的成功。但現在必須要創新,才會有不平凡的成功。
七十七歲的張忠謀有著豐厚的人生歷練、收納了全球視野;這一代年輕人如果能站在這位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
以下是這次專訪內容: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年輕人真的要把自己的競爭力增強。不只是要加強自己在台灣的競爭力,也要提升在世界的競爭力。
在全球化的趨勢裡,人力的流動性比起資本或貨物的流動來得緩慢,叫一個人到別的國家工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們也可以說,人力在全球化浪潮中,反而是最為本地化的。
話雖如此,你不能忽略國際的競爭力也同等重要。有一天,你也可能到國外工作,外國人也會到台灣跟你競爭工作!
我去年曾分享過「大學生要培養的十一項能力」,分別是:養成終身健康的生活習慣、培養志願、用功學習、學習時要徹底了解、學會獨立思考、學創新、學中文、學英文、學習世界、學辯論與講演、做誠與信的人。(編按:詳見《天下雜誌》三八四期)
其中,我認為一個好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特別是想在各行各業頭角崢嶸、立志成為領導人的年輕人,更要建立良好的價值體系。
所謂價值觀,指的是誠信(Integrity),讓人家願意信任你,這是一個從未因時代變動而改變的永恆價值。
以上種種都是大學生在求學時,要努力具備的基本知識與態度。
台灣大學生缺少領導能力
大學生也應該有此抱負,自許成為未來社會的領導人。
我曾經問過台積電五十歲左右、多半從台成清交畢業的幹部說,「你們在學校時,有沒有已經立志要成為領導人的?」結果他們回答出乎意外,「喔!根本不講這事,大家就讀書而已。」
正因為這樣,過去台灣訓練的人才中,理工人才佔了大約七○%的比例;可是,在銷售、市場、行銷、財務、會計、人事、採購方面的人才不夠。
但現在時代不同了,台灣很需要各行各業的領導人才。
如果大學生有成為領導人的目標,則必須擁有更全面與通才管理(general management)的能力。
而領導人的培養,絕不是大學裡請幾個世界聞名的教授就能達到的,領導人才必須有通才的學習、生活的學習、同儕的學習;請知名教授或購買更多昂貴的儀器設備,遠不如在學校多蓋幾間宿舍、要求大學生住宿有效;你看哈佛、耶魯的住宿制度,給學生好的生活環境,與同儕和學長姐互動,那是很好又不奢華的學習。
除了基本能力與管理能力,我想跟年輕人分享,一個讓我終身受用無窮的能力,就是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聽起來是個比較抽象的能力,但卻讓我一輩子受用。
終身學習不只是「活到老、學到老」
我認為「終身學習」不同於一般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因為單純只是「活到老、學到老」太無目標、太無紀律、也太沒有計劃。
什麼是終身學習?很多人把今天看看小說、明天看看文學、後天看看唐詩宋詞,當作終身學習;甚至,有人兩個月不看書,只跟一位有知識的人,聊個半個鐘頭,也當做是終身學習。這也許是學習,卻不是我所認為的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必須是:有目標、有系統、有紀律,而這些是有步驟可循的。
以我為例,今年年初,全球金融危機開始爆發,我就把了解金融危機當作我學習的標的。這是有目標。
有系統指的是,只要是能幫助我了解金融危機的所有的東西,我都拿來看,就包括《華爾街日報》、《國際先鋒論壇報》,還有《經濟學人》、《BusinessWeek》、《Fortune》。儘可能掌握和了解與金融危機相關的知識與影響,了解它為何發生、它如何引爆經濟的不景氣。
至於有紀律,就是每天看。
另外,以美國大選為例,因為我很關心美國大選,並計劃於十一月中旬針對美國大選的意義進行公開演講,因此了解美國大選就成為我另一個學習的目標。除了大量閱讀相關資料外,我每天早上大約七點鐘,會一邊在跑步機上運動,一邊收看CNN的節目「Situation Room」的分析;由於台灣對歐巴馬陣營的接觸不多,我甚至跑到美國與歐巴馬陣營的重要幕僚深談。
此外,「終身學習」依時間的長短還可分為「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
就我個人而言,一生事業都在半導體業中,自十八歲到五十四歲旅居美國的時間中,自己設定的長期終身學習目標,就著重於對美國經濟、政治、還有全球半導體產業動態的了解。
至於「終身學習」的短期目標,可以在一、二年,或再長一點的時間中,得到顯著成效的學習。除了前述金融危機與美國大選兩個例子,我再舉個大學生很關心的如何學好英文為例。
雖說一般人過了二十歲以後要求將英文說得好並不容易,但是若是要在短期內進步到可以輕鬆閱讀英文書報雜誌的程度,透過訂定短期的「終身學習」目標來改善,是很值得大家一試的。
但「終身學習」的目標,不見得一定要如前面幾個例子一樣嚴肅。我們也可以在文學、藝術、音樂當中選定目標充實人生。
培養自己、訓練自己
除此之外,我也想要提醒現在的大學生,專注在學習,注重自我培養。
對台灣的學生來說,進好學校還是困難,但從學校畢業卻很容易;好像上了大學,不見得要用功念書。
我大學時念的兩所學校MIT跟哈佛,同學都很用功,尤其是那個時候,一○%學生拿A(MIT稱做叫O),二五%學生拿B,五○%左右拿C,最後的是D跟E了,E有時會要留級或重修。因為有淘汰制度,大家都很努力。
東方學生太依賴外來的刺激與要求,好像一定要透過外在的系統或規範來訓練自己。
美國是不講這一套,他們比較注重自己培養自己、自己訓練自己(self-development)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原因。
如果年輕人能及早建立起有目標、有系統、有紀律的終身學習習慣,在畢業後的日子裡,你依舊會持續的成長。
面對不確定的競爭,我鼓勵學生從十八歲開始就要試著面對世界;不要以為就業才是面對世界,你要及早向外開展,了解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世界如何改變,而這些改變如何影響你與周遭的事物。慢慢從家庭的保護中獨立,才有可能真正習得生活的、學習的獨立。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大老闆的5個效率私房學

他們跟我們一樣,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每天被會議、專案追著跑,電話、E-mail沒有停過,永遠有忙不完的事。
但是他們卻有辦法氣定神閒地回家吃晚飯、陪家人,常常繞著地球飛也一樣神采奕奕,更不要說管理全世界最大的幾個企業,日理萬機之餘還能講求身心靈的平衡自在。
這些商場的一級戰將在《BusinessWeek》、《Fortune》以及《華爾街日報》、《高速企業》等媒體上披露他們拚戰、自律的祕訣。
祕訣1:一日之計在於晨
這些執行長級的明星們幾乎都有一樣的習慣,那就是早起,而且是非常早。
星巴克咖啡的總裁蕭茲、法國雷諾與日本日產汽車的執行長高森、寶鹼的執行長賴夫里都是五點多就起床,思考、看報、聽各地的業務簡報,然後在電話蜂湧而來之前就進辦公室處理公務,因為這樣不受打擾,思考與工作都事半功倍。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投資長葛洛斯甚至每天四點半就起床,不到六點就進辦公室。如此一來,身處美州西岸的他才能及早接收當天東岸上午八點半(西岸五點半)宣布的種種經濟指標,早一步因應投資策略。
也因為他們早起,更早開始、更有效率地工作,所以多半可以在七、八點就回家吃晚飯、陪家人與休息。
清晨的黃金時光除了掌握工作先機,也要攝取高纖元氣食物。賴夫里就特別強調飲食對工作績效的重要,他的早餐包括一杯蔬果汁、半個培果麵包以及一杯優格。
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剛卸下美國聯準會主席重任的葛林斯班,他的早餐是一碗燕麥粥和一杯無因咖啡。
祕訣2:要靜也要動
跟多數忙碌的上班族大不相同的是,他們再忙也會撥時間運動,並且靜下來獨處。
每天上午八點半到十點,葛洛斯都拋下緊迫逼人的數字與投資,到辦公室對街的健康俱樂部運動與做瑜珈。這是他的「天堂」,遠離噪音、辦公室、交易以及彭博資訊網上的種種數字,「腦中一些重要的燈泡會突然亮起來,這是我一天中最珍貴的時光」。而且,有許多好點子就是在這個天堂時間、葛洛斯的倒立瑜珈動作間浮現。
葛洛斯這個運動的習慣三十年如一日,只有兩、三次有同事過馬路去把他叫回辦公室,其中之一是一九八七年的股市崩盤。
只要有心,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高盛證券的總裁保爾森到中國出差時,就選六點鐘可以抵達的班機,到飯店後,直奔健身房,運動完後再開始工作。第二天早晨,一樣先到健身房報到。
除了動,CEO們也講求獨處、思考的時間。法國雷諾與日本日產汽車的執行長高森要求祕書不要在八點以前排會議,好讓他靜下來獨處。自己領導公司的知名時裝設計師王薇薇(Vera Wong)則特別珍惜獨處的夜間時刻,因為白天幾乎都在「救火」,只有此時能不受打擾、平靜地思考。
祕訣3:一定要休息
有趣的是,許多上班族被工作逼得加班不停、無法休假,這些高級主管卻強調,一定要休息。
每天、每週都要挪時間休息,做點有趣的事。
即使是在高競爭壓力的汽車業工作,高森仍不把工作帶回家。回家就是休息充電,跟孩子們玩,週末也不例外。而且他發現,藉此可以跟工作上面臨的問題有一點距離,星期一回去上班後,反而把問題看得更清楚,更能迎刃而解。
Google的副總裁梅爾每週五則是六點就下班,然後到舊金山玩耍。
就算是出差,寶鹼的賴夫里也在飯店靜坐休息五、十或十五分鐘,讓自己平息。「一定要休息,即使連星期天晚上都在加班也不例外,」賴夫里強調。
每幾個月更要大休一次。梅爾每四個月休一星期長假,星巴克咖啡的蕭茲每七個星期就旅行一趟,像海綿一樣,盡情吸收不同世界的精華。
祕訣4:分秒必較
要這麼愜意地休息,平時一定要有效率地管理時間。
星巴克咖啡在全球每五個小時就開一家分店,蕭茲用全球時區來做時間管理區隔。清早與上午,他專注歐洲的事務;接下來的時間留給美國業務;晚上就和亞洲通訊。
住在美國負責日產北美業務的高森則每個月都要飛日本與法國一次。他把這些時間固定,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在巴黎、第三個星期在日本。因為時間有限,他規定每個會議都不能超過一個半小時,一半時間報告、一半時間討論。
高盛的保爾森也以掌握時間精準聞名。如果晚上有應酬,大家都知道,要在六點半開始,八點半以前結束。這樣他才能十點就上床睡覺,第二天早上五點半起床運動。
祕訣5:始終要回歸人性
不論這些企業菁英們的生活再怎麼有效率、再怎麼講求秩序、科技再怎麼進步,他們還是強調,一切要以人為本,講求人性。
賴夫里在辦公室擺了造型奇特有趣、甚至是粉紅色、黃綠色的座椅,希望人們願意進來多走走聊聊,不要覺得那麼不可親近。蕭茲跟各國分公司聯繫時,除了問業績,也記得恭喜對方,因為這些人際間的對話是很重要的。高盛的保爾森則親自打電話給六十來個CEO朋友賀年,雖然煞費多時,「但是感覺棒透了!」。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上班責任制,下班看電視」-你沒看到的職場5大真相

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 Life Balance),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受企業、國家,甚至國際經貿組織的高度重視。2011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正式發表美好生活指數(Your Better Life Index),其中兼顧工作與下班後生活的平衡,便名列11大重要指標之一。

隨職場Y世代輩出,台灣上班族嚮往的工作風格有何改變?實際的工作情況又是如何?

《Cheers》雜誌8月在網路上進行「台灣上班族工作風格大調查」,其中88.8%的人不到40歲,77%屬於35歲以下的年輕世代,透過這項調查特別可以探究台灣年輕世代的工作風格走向:
真相一:5成5上班族,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
從調查中看出,台灣上班族普遍工時偏長,54.5%的人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但也許是已習慣這樣的長時間工作狀態,認為工時剛好的人仍佔多數(53.6%)。
真相二:嚮往自由彈性,現實工作型態卻刻板被動
至於攸關每日工作心情與品質的工作風格,工作者前5大嚮往的工作風格形容詞,分別是:「自由彈性」、「自我實現」、「團隊合作」、「展現本色」、「獨立自主」。
然而,受訪者認為最能描述他們當前工作風格的形容詞前5名,卻是:「聽命行事」、「多工並行」、「團隊合作」、「刻板僵化」、「獨立自主」,以被動、缺乏自我色彩的描繪居多,顯年輕人在現實與理想間的差距與矛盾。
真相三:厭惡責任制被濫用,最愛「打卡制」固定生活
三千多位受訪者中,有55.2%的人工作類型為「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上下班時間固定的打卡制」的人則有30.3%,「上下班時間不固定的責任制」則僅有14.6%。

多年來,「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一直被視為上班族工時破表,薪資卻沒有同步成長的「元兇」,因此多數工作者都對這種制度深惡痛絕。也因此,本次調查中最受歡迎的工作型態,竟然是「上下班時間固定的打卡制」,高達52.7%,顯見上班族內心對於工作體制的反動。
真相四:樂在工作,但不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工作
雖然過半數受訪者嚮往打卡制,但不代表年輕人無法樂在工作。有67%的人表示喜歡自己的工作,且喜歡自己公司的人也有63%,顯示台灣的年輕工作者比較不會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工作,因此普遍對工作及公司有一定的滿意度。
真相五:生活越充實,工作越快樂,但離不開網路及電視
另一個結果顯示,下班後的生活活躍度,之於白天的工作滿意度,其實有正向的關係。「台灣上班族工作風格大調查」結果顯示,近85%的人表示「下班後會從事自己喜歡的嗜好及活動」,進一步交叉分析後,甚至發現,這些人對工作的滿意度,又高過下班後不會從事嗜好與活動的人。
但台灣上班族下班後最常做的事,「上網」(51.7%)和「在家看電視」(50.0%)高居前2名。若以一句話形容年輕世代的工作與生活面貌,「上班責任制,下班看電視」,某種程度應該可以描繪現況。

【調查說明】本次調查於2012年7月26日至8月14日在《Cheers》網站上進行,共回收有效問卷3,127份。調查執行:《Cheers》雜誌、《天下》雜誌調查中心。

【真人真事.熱門觀點】對自己的健康/人生/家人,才有「責任制」這回事
基本上,我心靈上與精神上都極度反對「責任制」,但是我也必須坦承,在台灣這個環境中,要做到完全拒絕「責任制」不是單打獨鬥可以完成,「責任制」的影響層面已經是社會價值觀的問題,是一種「集體意識」,其可怕在於「集體意識」可以殺人於無形,讓你習慣一切折磨,到最後死得不明不白,都還以為自己是壯烈犧牲。

我有什麼資格可以放這個屁?因為我曾經是加班狂人。

本人我離開台灣前,有六、七年的時間,曾經在「加班程度相當恐怖」的「廣告公司」與「電視台/傳播圈」待過,加班對我來說真的是家常便飯,甚至在我來加拿大之前,離開公司的當天,吃完離職蛋糕、發表完離職感言之後,我還在聯絡廠商交辦事情,離職後還有人繼續打電話給我,這就是我的加班人生。

我的加班人生,從我第一份廣告公司的工作開始:「奧美廣告業務執行」。我記得非常清楚,面試的時候我被問到:「你可以接受加班嗎?」我說:「可以」。
面試官說:「即使每天到十點、十一點,週一到週五,週末假日還要來加班,這樣也可以?」奧美廣告耶!多少大傳系畢業的學生,盼望著這個面試機會,就算我加班到爆肝爆肺,我都要咬牙硬撐!我點頭、堅定地說:「我可以。」

面試官又說:「即使你老爸老媽反對你夜夜加班,你還是可以?」我回:「我會說服我的爸媽,你不用擔心。」

這是真的。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憑著這股堅定跟企圖心,被面試官覺得我是童養媳,可以磨可以操可以用到死,所以當年我是唯二的應屆畢業生被錄取進奧美廣告,另一個好運的同事是堂堂政大企管系,我只是區區輔大廣告系。所以當我被錄取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就算加班到死,我也要撐著。

當時我還住在基隆,每天通車往返台北與基隆,最後一班從聯合報發車是晚上11點40左右,所以我天天都在趕那班車直到我離職的那一天。我常在客運上睡到基隆站還被司機叫醒,把家當旅館的日子一年之後,我臉上長了一堆痘痘、一臉憔悴、脾氣火爆。

某天,媽媽說:「你可以不要做這份工作了嗎?有必要弄成這樣嗎?」那天早上到公司去時,一坐下來我在辦公室大哭,一整個早上三小時,我邊上班邊哭,哭到嚇死隔壁同事。

我跟我的主管說:「我媽媽……要我不要幹了。」主管點點頭,只說:「好,我知道,我會解決。」(雖然最後還是無力解決)

其實當時年紀真的還小,抗壓也不夠,只覺得自己天天無止盡的加班不知道為了什麼?一份成就感?一份薪水?還是一份熱情?但是這些,有必要犧牲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跟我自己的健康來交換嗎?我一直都很能忍,但是當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江媽媽也不再支持我的時候,最後一到防線的崩堤,我也跟著潰堤。

哭是因為我覺得對不起父母,讓媽媽操心。但無從解決,我很困惑也很茫然,一個社會新鮮人以為社會就是長這樣:「為了出頭天,你就要加班到死、用你的身體健康付出代價、用你寶貴人生的時間付出代價。」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老師換跑道 13年拼到IBM總經理






老師換跑道  13年拼到IBM總經理個頭嬌小,聲音輕柔,但掩飾不了台灣IBM新任總經理黃慧珠的旺盛企圖心。
黃慧珠是IBM在台灣56年來的第二位女性總總理。但今年,也是IBM在台灣經營環境最差的一年。出口衰退,景氣對策燈號連亮9個藍燈。黃慧珠接下掌管2,000多位台灣IBM員工的兵符,壓力很大,必須想辦法幫IBM這一家百年企業,在台灣開創新局。
「對於公司訂的目標,Jennifer(黃慧珠英文名)使命必達,絕不打折扣,」長期與黃慧珠合作的資誠管理顧問執行董事劉鏡清觀察。樂觀正面思考,個性目標導向,是黃慧珠從國中老師,蛻變為台灣IBM總經理的關鍵。從小在花蓮長大,黃慧珠從師大數學系畢業後,被分發到新北市國中的後段班任教。
【從IBM實習生做起】
1989年,黃慧珠加入台灣IBM,一路從培訓實習生做起。事實上,黃慧珠在念大學時,成績只是班上女生後段,但一出社會,她深刻體驗到競爭的殘酷,馬上扭轉心態,全力衝刺工作。
從來不服輸的黃慧珠,沒有理工背景,她卻靠著柔軟的身段,及不斷地研讀IBM技術書籍,密集拜訪客戶的IT主管,仔細分析客戶採購需求,逐步修正合作模式,終於爭取到第一筆上億元的訂單,更贏得客戶的高度讚賞,讓男性為主的業務團隊折服。
【決意退休,董事長出馬勸留】
從兒時開始,黃慧珠就透過海量閱讀,鍛鍊出精準的文筆,更使她分析事情時,多了果決與膽識,往往都可以看到事情背後的關鍵因素。「她很敢去『賭』各種可能性,很有膽識,」劉鏡清觀察,做業務不只是要以客為尊,更重要的是嘗試找出雙方合作的模式與議價的底線。
13年內,黃慧珠從實習生,當上掌管IBM營收一半的工商事業群總經理。但在兒女逐漸長大的過程裡,她選擇多陪孩子,轉任IBM人力資源部副總。08年更被挖角到信義房屋,擔任人資長,幫信義房屋建立起完整的人力資源培訓制度。
原本黃慧珠抱定要退休的人生規劃,但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錢大群,不斷地勸說她來接下總經理職務,激發了黃慧珠身為IBM人的責任感,要帶領台灣IBM團隊重返榮耀。
【景氣越差,越要照顧員工】
目前,台灣企業遭遇到經營困境,員工也人心惶惶。黃慧珠除了要帶領台灣IBM的業務團隊逆境成長以外,長期擔任人資主管的她,更要花時間塑造IBM成為幸福企業。
一接任總經理,黃慧珠馬上召集所有主管開會,討論如何提升員工工作上的榮耀感,「我們希望形塑出結合個人成長與照顧家庭生活的幸福企業。」在不景氣時,台灣IBM要挑戰業績成長,同時成為幸福企業,對黃慧珠來說,是一項高難度的領導考驗。
【用專案管理培養子女】
黃慧珠長期身為外商業務主管,對於子女的教育與陪伴,卻從來沒有鬆懈過。「我都是在小孩成長的關鍵時刻,來訓練小孩個性與家庭互動,」黃慧珠笑稱自己都是用專案管理模式來教養小孩。
每年,黃慧珠與先生都會帶家人回花蓮老家,她寧可自己從台北開車到花蓮火車站接小孩,也要讓兒子自己獨立負責買火車票,帶堂弟妹搭火車到花蓮。黃慧珠為了激勵兒子考大學,和兒子PK考大學,報名考試。「最後他考上中山大學資工系,也變得更有自信心,跟家人的互動也更親近了,」一談到這3個月陪考日子,黃慧珠的臉上盡是幸福笑容。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開會6提醒:坐對位置,讓自己被看見


開會6提醒:坐對位置,讓自己被看見1.坐對位置,讓自己被看見:別躲在遠離會議桌的角落座位,勇敢地坐上會議桌,讓所有人更清楚的看到你、聽見你的聲音。如果躲在角落的座位,很容易被忽略,可能整場會議結束,都沒人知道你的存在。
2.佔大位,展現自信:坐在會議桌前,自然地張開前臂放在桌上,或是輕鬆地放在座椅的扶手上,利用你的肢體擴大自己的空間範圍。「佔領」愈大的空間,愈能展現自信。不要為了怕佔據太多空間,把手臂緊貼著身體,反倒讓人覺得你不夠大方、信心不足。
3.記筆記,表現你的認真:寫筆記的動作可以表現出你對會議的重視與專心,但是不要陷入另一個嚴重的錯誤,從頭到尾只顧著低頭記筆記,這樣反而讓人覺得你沒有專心地聽講。會議的過程中,偶爾應抬頭看講者,彼此有眼神的接觸,或是改變自己的姿勢,例如身體向前傾,表現出你有在認真聆聽。
如果今天你是台上的講者,肢體語言的表現更是重要。一場演講,文字的影響力僅有7%,聲音佔38%,肢體語言、臉部表情與手勢則是佔了55%。
1.不僅要動口,更要動手:你的演講內容必須搭配肢體動作,才能讓聽眾印象深刻。因此事前準備簡報內容時,也得想好要如何搭配適合的手勢動作。
2.四處走動,肢體放鬆:不要僵直地站在一個定點,演講時應該讓自己離開講台,自由地走動,才不至於讓人感覺過於嚴肅、呆板,或是覺得你是個性太過謹慎保守、不敢冒險的人。 
3.臉面向聽眾,不要雙臂抱胸:不要低頭看簡報,讓聽眾看到你的表情,這樣更能強化演講內容的影響力。但不要出現雙臂抱胸的動作,這動作讓人有隔離感,似乎是要將人拒於門外,拒絕溝通。